截至去年12月 614名有劳动能力的退捕渔民全部实现转产就业

2021-03-04 15:43:12

“这几天电话响个不停,都是要来买鱼的。今天广东佛山那边,还会有人来拉鱼!”日,在湖南省资兴市三都镇石拱村,资兴市流水渔业有限责任公司养殖基地里,24个规整、连片的鱼塘波光粼粼,谢志林站在鱼塘里,手中举起扑腾着尾巴的青鱼。

2005年开始,28岁的谢志林和妻子一起在东江湖上捕鱼养鱼,风里浪里,一干15年。

“过去,在东江湖用网箱养鱼,然后顺道也捕捞湖里的野生鱼。渔民们都是在湖面上搭个简易板房,吃喝拉撒全在湖上,一天到晚辛苦得很。”谢志林回忆起那些年“水上漂”的艰辛。

东江湖水质优良,渔业资源丰富,曾让谢志林一家的生活过得富足。他说,有一年搞了个3000多方米的网箱,一年利润有20多万元,成了资兴市有名的养殖大户。

去年1月1日起,资兴市对东江湖及其他天然水域实施全面禁捕退捕,区域范围内所有渔民退出渔业捕捞。同时,该市启动网箱退水上岸攻坚行动,将东江湖水域仅剩的3000余口网箱全部拆除,引导养殖户转型发展。

“我记得特别清楚,有一天几个工作人员朝我走来,跟我宣传政策。”谢志林说,刚开始心里还是有些不舍,觉得难以接受。后来,他慢慢想通了。这些年,东江湖里的网箱越来越多,水质受到严重影响。“再这么下去,子孙后代会没鱼吃。保护东江湖,我们义不容辞!”谢志林说,退捕退养是大势所趋,晚退不如早退。

去年5月,谢志林带头在协议上签了字,向20年的“打鱼人”“养殖户”身份告别,“上岸”发展。

可上岸后怎么办?几经考量,谢志林觉得自己多年与鱼朝夕相处,对鱼的了如指掌,“上岸”后还得继续在鱼上面做文章。他邀请几位退捕退养渔民,一起投资680万元,筹建起资兴市流水渔业有限责任公司,修建了10多亩鱼塘作养殖基地,变湖面养殖为岸上养殖,变静水养殖为流水养殖,探索从鱼苗孵化、品种培育到成鱼销售的“一条龙”养殖模式。

“我们的鱼塘从宝源河引进无污染的活水,再通过另一边的出口流出。毫不夸张地说,这里的生态环境不比东江湖差,鱼的味道也绝对不比在东江湖的差。”谢志林说,“鱼好,买的人就多。春节这阵子,就卖出2万多公斤,有20多万元收入哩。”他想今年再投100多万元,完善附属工程。

“懒了思想,短了志气,抱怨更没任何意义!”作为退捕退养带头人,谢志林说,“只要肯吃苦,愿意学,加上党的政策好,没什么过不去的坎,日子只会越过越好!”

在资兴市,持证退捕渔民有649名。为帮助他们顺利实现转产就业,该市明确“技术升级转移一批、技能培训转产一批、政策托底安置一批”的思路,全力开展“送政策、送培训、送岗位、送服务”活动。

退捕补偿、技术升级扶持、优先安排创业担保贷款、带误工误餐津贴免费技术培训、联系企业提供就业岗位、养老保险应保尽保、公益岗位安置……一系列帮扶政策“大礼包”,打消了渔民们退捕的顾虑。

截至去年12月,资兴市已培训退捕渔民204人次,发放创业担保贷款70万元,落实社保政府补贴1923万元,614名有劳动能力的退捕渔民全部实现转产就业。(记者 李秉钧)

标签: 劳动能力 退捕渔民 转产就业

关闭
最新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