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1.19亿老年网民,在网络世界中究竟是什么模样?是刚刚跨过“数字鸿沟”,感受网络带来的新奇体验,还是早已乘着互联网发展的东风,深度融入?
对此,记者设计老年人网络生活调查问卷,通过线上、线下的广泛征集,进入近100位老年朋友所处的网络世界,一探究竟。
分享生活展示自我“来得晚”不妨碍玩得溜
第45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20年3月,我国60岁及以上网民约6000余万人。仅仅一年多,这个数字几乎翻一番,达到1.19亿。
本报开展的调查也显示,我省老年网民中,网龄在1到5年的,人数占比最高。老年人加速“触网”,与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不无关系。出示健康码、在家上网课、无接触购物等,老年人也随着“大流”,加速融入互联网。
调查中记者发现,虽然银发网民“来得晚”,但劲头很足,热情很高。
73岁的凌润华是名登山爱好者,前段时间各地下起大雪,他便组织好友前往临安百丈岭。回来后,他通过“彩视”App,将照片制作成精美视频,发布在平台上。这一视频收获了上万次播放,并为他带来2000多名新“粉丝”。凌润华说,每个评论他都仔细阅读,很有成就感。网络让他有了更多展示自我的机会,也让社交圈变得越来越广。
跟凌润华有同样感受的,还有66岁的林洁。林洁退休前是一名音乐教师,去年在女儿的带动下,开始在短视频平台分享日常。只要有空,她就会打开直播,与网友们交流声乐技巧。最近,林洁还学会了直播PK连麦,与网友切磋技艺,乐趣无穷。
突破原有社交圈“忘年交”让人越活越年轻
对互联网来说,拓展社交是其重要功能。在老年群体中,这一点也得到充分体现。本报调查显示,约40%的银发网民,通过互联网交到了同龄人以外的网友。其中10%的老年人表示,交到的网友大多比自己年轻。
没有触网之前,人们的社交圈大多围绕同学、同事、亲属。想拓展、突破原有圈子,往往需要过人的社交能力。对老年人来说,退休后社交圈变小,如果缺少参加社会活动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往往容易陷入封闭、孤独的情绪。而随着互联网的普及,不仅为部分有“社交恐惧症”的人,开启了交朋友的新渠道,更为本就热爱广泛交友的老年朋友打开了广阔天地。
63岁的刘大伯家住杭州西湖边,两个孩子都在外地工作,平时他常会到西湖边散步。当遇到天公不作美,刘大伯只能独自被“困”家中,每当此时,爱活动爱交友的他心里就憋得慌。一次,刘大伯与好友聊天得知,好友加入了一个KTV拼单群,经常跟网友一起组织去唱歌。群主是个30多岁的年轻人,由他发起活动、统计人数。活动结束后,根据人数分摊活动费用,通常都在每人30元以内。
刘大伯一听,来了兴致。他不仅加入了KTV群,还通过群友介绍,加入了棋友群、钓友群等,每天都过得充实而丰富。“群里什么年龄的都有,好多人比我儿子年纪都小,但是大家有同样的爱好,很聊得来,感觉自己越活越年轻了。”
触网程度越深银发网民越懂保护自己
开展此次调查时,记者意料之外地遇到了一些阻碍。虽然表明了身份和来意,但不少银发网民都表示不愿接受出镜采访。
一位阿姨说,自己在网上看到新闻,有不少通过盗取个人信息实施诈骗的情况。所以,在网络上一定要注意保护个人隐私。
根据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发布的《新形势下电信网络诈骗治理研究报告(2020年)》,电信网络诈骗受骗人群集中在年轻群体,90后、00后群体受骗用户数量均超过60后。
这位阿姨还表示,除了自己经常在网上关注相关信息,社区、老年大学也经常开展相应课程,帮助他们打好“预防针”。
71岁的郭瑞英说,自己从不在手机App上绑定银行卡,只在微信、支付宝的“零钱”中存放数额不多的钱,以满足日常支付。
采访中,记者发现,网龄越长的银发网民,拒绝出镜采访的比例越高。这在一定程度上也表明,银发网民触网程度越深,获取信息的渠道越多,就越懂得保护自己。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