隆冬的杭州,室外温度跌破冰点。雨雪纷飞的凌晨,市一医院的258名医务人员再出发!
不到6点,滨江区的各个核酸采样点的一个个帐篷里,穿着白色防护服的医护人员已经开始了紧张有序的采样工作。
严寒带来了诸多不便,然而还有无数自发前来送温暖的热心市民和志愿者们,自制热水袋、一个“小太阳”、几瓶热水……人们用温暖勾勒出了这座城市的底色。
几个热水袋,暖意丝丝绕
“滋滋……”核酸采样点的医务人员们戴着薄薄的塑胶手套,不断用冰冷的消毒液反复消毒双手,每一次冰冷的“手消剂”在手中搓擦都会带来刺骨的凉意,他们隔着橡胶手套的手如同挂霜的柿子,又红又肿,防护面屏在户外也很快爬满冰霜。
工作时并没有在意,直至回到室内才发现自己的手冻成了“馒头”。实际上,这是几乎每个采样队员必经的考验。
早上6点多,占鑫燕就早早地等在采样点了。她是马湖白鹤苑的居民,也是市一医院消化科的护士。听说同事们今天要过来,她早早地翻出了家里的三个热水袋,冲好热水,揣在怀里送给采样人员。
“我在医院经常给病人采核酸,我最清楚采样人员需要什么了!” 占鑫燕说。
她还在社区的住户群里发出号召。不一会儿,更多的居民送来了自家的热水壶,提来了刚烧开的热水。
一份份严寒里的“小确幸”消毒后被医护人员垫在手下,带来丝丝暖意。
帐篷里的“小太阳”温暖“疫”线人
马湖白鹤苑的热水袋其实只是群众送温暖的一个缩影。
襄七房社区的工作人员和居民们搬出了家里的“小太阳”送给采样队员们,让他们在短暂的休息间隙可以温暖一下冻僵的手。
不仅如此,队员们还摸索出用“小太阳”烤面罩的妙招。由于连续工作几乎10个小时以上,防护面屏上挂满难以消散的雾气,最终凝结成水珠一滴滴落下。于是,队员们轮流坐在“小太阳”面前,利用“小太阳”散热蒸发雾气。
消化内科副主任医师周海斌支援的核酸采样点是滨江区星耀城。这里的工作人员们,为了让医务人员们暖和点,想出了更加别出心裁的点子。
当拖着疲惫身躯的“大白”们走进休息室的时候,工作人员们抱来一瓶瓶矿泉水瓶,依次递给他们。接过来的那一刹那,他们感受到手中的温度,从指尖,到掌心,到心头。
“这么冷的天,再喝冷水要生病的。”这里的负责人说,“我就在工作群里发动大家搬来成箱的矿泉水,加热好送给他们。温度控制得刚好,不会太烫也不会太凉,可以捂手也可以喝,两全其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