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26日,杭州新增一例新冠肺炎确诊病例,为滨江区慧而特餐饮设备有限公司员工。当天傍晚,滨江区一地升级为中风险地区。
快报记者金晶家住滨江区浦沿街道滨文社区,1月26日晚,她亲历了社区核酸检测。以下是她的自述——
1月26日傍晚,滨江区一地升级为中风险地区,我收到了社区短信通知:将在浦沿街道范围内开展核酸检测,请大家在家耐心等候通知,并提前做好信息预登记,配合好工作人员有序开展核酸检测。
没想到,为别人加了一年的油,这次轮到自己了。
当晚10点左右到家,社区门口的核酸采样点已经排起了三排长队。社区工作人员拿着打印出来的浙江省核酸采集应急平台二维码,手里的喇叭循环播放,让大家先录入信息,以便提高核酸采样效率。
雨有点密,气温有点低,但大家心态还不错。平时难得一见的邻居,这次也都见上了。
一个小时后,轮到我了。“大白”小哥哥做扫码采集工作,两个小姐姐采样。他(她)们的防护面罩上,满是雾气凝结的水珠。
采样很快完成。可能是作为医疗线记者的“职业病”使然,结束后,我特意朝他们的背后看了一眼。贴条上写着:杭州师范大学附属医院。
突然觉得很亲切,也特别感动。我的线口医院的医务人员,逆行来到我住的小区,为我们服务。
做完核酸采样回小区,可爱的“大白”们还在忙碌,深夜寂静的街道上,他们像一束光,照亮和温暖着我们。
或许是有心事,一晚上都没怎么睡好。早上醒来,打开支付宝,核酸检测报告已经出来了。阴性。
出具报告的时间是凌晨4:03。可以想象,有多少医务人员,为此忙碌了一晚。
1月27日一早,滨江区组织开展全区域核酸检测。又有一大批医务人员在凌晨集结、出征、支援。
谢谢你们,在寒冷的冬季雨夜,给我们带来的感动。
滨江加油,杭州加油!
1月26日晚10点,滨江区浦沿街道滨文社区核酸检测现场。记者 金晶 摄
截至昨天,杭州本轮疫情已报告确诊病例14例,同时还有初筛阳性6例,疫情防控形势紧张。浙大一院、浙大邵逸夫医院、浙江医院、浙江省人民医院、浙江省立同德医院、国科大肿瘤医院、浙大妇院、浙江省中医院、浙江省新华医院、浙江省中山医院、杭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杭州师范大学附属医院、杭州市第三人民医院、杭州市第七人民医院、杭州市中医院、杭州市红会医院、杭州市妇产科医院、杭州市儿童医院、杭州市第九医院等杭城多家医疗机构千余名“大白”再次逆行出征,奔赴滨江区支援核酸采样工作。在这寒冷的雨夜,“大白”们的身影让人倍感温暖,他们的故事,也令人感动。
雨夜驰援,先来一碗特殊的“长寿面”
1月26日,杭州师范大学附属医院紧急派出150名医务人员组成的核酸采样医疗队奔赴滨江支援核酸采样工作,1月27日凌晨5点,医院再次集结150余人奔赴滨江。
1月26日是杭师大附院心胸外科刘克元医生的42岁生日。接到核酸采样任务时,作为核酸采样机动队成员的他果断放弃了和家人共度生日的计划,第一时间响应报名,随队第一批奔赴滨江区。
刘克云的爱人张婧是杭师大附院手术室的护士,他们夫妻二人双双主动报名了核酸采样机动队。赶到采样地点后,为了给接下来的连续作战做好准备,采样队员们给刘克云过了个简单又特殊的生日。大家拿出自带的泡面,陪刘克云一起吃了“长寿面”,还集体唱了生日歌。冬日雨夜,这碗“长寿面”格外暖心。
杭师大附院导管室护士王亦岚此前曾驰援过武汉,她的女儿对于妈妈的“突然消失”已习以为常,有的只是关心和想念。得知妈妈有工作任务,在家中认真学习的小姑娘专门给妈妈画了一幅画加油鼓劲。
一夜3万步,跟随5年的鞋“光荣下岗”
1月26日下午,杭州市第一人民医院150名医务人员火速驰援浦沿街道开展疫情防控核酸采样工作,凌晨3点陆续完成任务凯旋!
这批湖滨院区核酸采集机动队的组长之一是乳腺外科的周俊主治医师。从抵达的那一刻起,他就一直负责核酸采集的现场协调工作。虽然是一个支援核酸采集的抗疫“新兵”,但他和院感部储华英相互配合,现场很快顺利进入稳定、有序状态。
除了物资调配、人员分配等任务,他还充分发挥“老杭州人”的优势,用杭州话与小区居民沟通。“尤其是一些年纪很大的老年人,凌晨出门测核酸确实不容易,也有个别抵触情绪比较大。这时我就陪他们聊几句,利于工作的开展。”
夜晚,雨一直下,周俊甚至没有坐下来一会儿,在雨中不停奔波,直到凌晨3点多。他的鞋子12个小时浸泡在雨水中,已经脱胶裂开了。他开玩笑说:“跟随我5年的皮鞋,居然今晚‘光荣下岗’了!”
今年是周俊入党的第13个年头。“这次突如其来的考验让我也感受到了作为一名党员的满满担当。”圆满完成任务回来后,他稍作休整不到5个小时就回医院继续上班了。
12下一页全文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