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首条民营控股的高铁,如何重构浙江区域经济地理
浙江日报报道 这是一条经过6年多探索,开我国民营控股铁路之先河的体制机制创新之路;
这是一条串起各大都市区的省域一体化高质量发展之路;
这是一条与“浙东唐诗之路”黄金旅游线路高度重合,有力推动区域协调发展的共同富裕之路……
全国首条民营资本控股的杭台高铁1月8日正式开通。杭州与台州之间“取直线”往返,不必绕行宁波,两地最快运行时间为1小时03分钟,嵊州、新昌、天台等地结束不通铁路的历史,正式进入浙江省“一小时交通圈”。
探索 一条前所未有的高铁
2015年12月,国家发改委推出了我国首批八个社会资本投资铁路示范项目,“杭绍台城际铁路”就在其列。6年来,浙江省政府、国铁集团和民营联合体通力合作、探索,如今,杭台高铁迎来了正式开通的高光时刻。据悉,首批示范项目中汉十高铁与济青高铁已经开通,但都由地方政府主导投资,另外5条铁路在建或筹备中。因此,杭台高铁称得上是一条前所未有的高铁。
“铁路的投资数额大、周期长,通过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模式引入民间投资,可以拓宽铁路投融资渠道,也能让铁路的组织开发模式更多元高效。”浙江省发改委相关负责人表示,“彼时,我省就决定用好民营大省的优势来做一些市场探索。”
2017年1月,国铁集团首次明确提出开展混合所有制改革,探索股权投资多元化的新模式;复星旗下基础设施产业发展集团则以“轨道交通+产业”模式作为核心战略,着眼高铁、城际铁路及城市轨道交通领域的发展。多方不谋而合。
民营联合体,是杭台高铁绕不开的一个关键词。2017年9月,浙江省政府与复星集团牵头组建的民营联合体正式签约。在签约仪式上,复星集团相关负责人表示:“复星将通过民营企业规范、高效、灵活的市场化运营机制,在建设管理、装备制造、运营维修等方面发挥优势。”
同年12月,杭绍台铁路有限公司成立,在该公司的股权结构中,民营社会资本占股51%,其余49%的构成为:中国铁路发展基金股份有限公司15%、浙江省(交通投资集团有限公司)13.6%、台州市(铁路建设投资有限公司)10.2%、绍兴市(交通投资集团有限公司)10.2%。显然,在民资控股的同时,杭台高铁还在尝试基础设施领域国家、地方、国企、民资的混合所有制。
创新没有参照模板,“PPP模式是利益共享、责任共担,但当时在具体的建设运营上还有不确定性,为此我们做了很多政策研究。”浙江省发改委相关负责人说。磨合和协商贯穿高铁建设的全过程,这条高铁突破了外电源接入、矿山取土、国铁接轨等诸多机制问题。
2020年6月,国家发改委与11个部委联合发文,将外电源接入方面的“杭台经验”写入《关于支持民营企业参与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发展的实施意见》中,为民营企业投资铁路建设提供资源要素支持。
杭台高铁开通运营初期,铁路部门将陆续安排开行动车组列车35对。根据疫情防控需要和客流需求情况,1月10日全国铁路实行新列车运行图后,杭台高铁计划先期开行动车组列车21.5对,后续将动态精准调整列车开行方案。
建成通车后,更值得关注的,是民营联合体的收益如何保证?这是杭台高铁的建设模式能否复制推广的关键。
“铁路同时具有公益属性和市场属性,要保证民营资本能得到合理回报、国铁集团能加大运力支持,政府在其中还需多做协调。”浙江省发改委相关负责人坦言。
据悉,出于安全考虑,杭台高铁将由上海铁路局集团公司纳入铁路网统一运输管理;民营联合体则通过线路使用费、广告经营收入等方式获得回报,运营前10年政府还将提供可行性缺口补贴。按照合同规定,项目合作期限共34年,其中建设期4年、运营期30年,运营期满后项目公司将全部项目资产无偿移交给政府方,相信合作、探索与创新仍将继续。
作为投资方,复星集团对于经营风险有所准备,虽然运营前10年会有补贴,但他们瞄准的是用10年时间储备运营能力,谋求后续发展。“杭台高铁作为一个提供公共服务的基础设施项目,我们看中的并不是它的高收益,但从长期来看,它是一个稳健项目。”复星基础设施产业发展集团CEO、杭绍台铁路有限公司董事长方建宏在采访中表示。
不止杭台高铁,高铁领域PPP模式在浙江还有一个在建的实践样本——杭温高铁,它同样是首批示范项目之一,去年11月,一期工程已进入全线架梁施工阶段。
如今,这一建设模式已经成为国家和浙江的推进方向。在刚刚出台的《浙江省扩大有效投资政策二十条》中,就明确提出大力推广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投资建设铁路模式,探索和支持轨道交通、高速公路项目开展基础设施领域不动产投资信托基金(REITs)试点,推广重大交通基础设施“项目+资源”投融资改革经验,让更多民间资本参与重大项目建设。
12下一页全文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