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垃圾分类纳入村规民约,鼓励村民收集可回收垃圾兑换礼品,对田间地头的秸秆进行无害粉碎,堆肥还田变废为宝,中泰街道各村社“花招频出”,让垃圾分类成为村里新风尚、村民新共识。
在白云村,垃圾分类积分有礼。“大家最喜欢兑换的就是酱油、洗洁精等日常用品,家家户户都用得着。”村务工作人员小朱告诉记者。她提到的“兑换”正是白云村从去年9月开始实施的可回收垃圾积分兑换礼品制度。
记者了解到,白云村有一间约60平方米的再生资源回收房。在这里,村民可回收变卖自家的玻璃瓶、塑料制品、废旧报纸、旧家电等可回收垃圾,回收物品可获得积分,村民可以用积分兑换清洁用品、调味料等。目前,白云村已有230余户家庭加入该活动,累计兑换商品价值超过13000元。
在中桥村,有一台专门处理秸秆的“大家伙”,粉碎后即可变成田间肥料。“8月是最忙的时候,一小时光是鲜玉米秆就粉碎了2000多斤。”62岁的董师傅自6月上岗以来,已累计粉碎处理秸秆、园林垃圾等废弃物超10吨,减少垃圾堆放量95%以上。
“秸秆对农民来说是累赘,堆在路边又影响村容村貌,现在真正做到了变废为宝。”董师傅介绍道,这台粉碎机可以将最大直径8厘米的树枝杂物粉碎成不到半个指甲盖大的碎渣,堆放到田里,不到一周就降解了。
在石鸽社区,有个零废弃体验中心,这里变废为宝的创意很多,如用旧衬衫改造的裙子、用废弃衣服拉链制作的装饰花、用牛仔裤改造的手拎包、用易腐垃圾制作的环保酵素等。
据了解,该中心由民间公益组织运营,面积约200平方米。在这里,可以体验温度计旧物改造、环保教学课、资源银行回收等形式多样的活动。目前,中心已累计举办活动200余场次,有2万人次参与。
中泰街道以“示范创建”为抓手、以再生资源回收利用率50%为目标,全力打造机制固化、多方联动、成效可见的垃圾分类“中泰方案”。今年以来,街道已完成垃圾分类全覆盖、小区“定时定点”投放全覆盖,较去年生活垃圾总量同比下降5.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