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新增绿地1000万平方米 杭州做大“绿色蛋糕”深意何在

2021-12-10 12:34:59

日前,杭州新出炉《杭州市街心花园设计导则》(以下简称《导则》),为今后城市街心花园的建设“定规矩”。

实际上,杭州围绕这个“绿”字,不仅建章立制,更开疆辟域——2021年前11个月,杭州市新增了900多万平方米绿地。杭州市园林文物局相关工作人员透露,今年全年杭州要“扩绿”1000万平方米,相当于1.5个西湖湖面面积,“这个任务就快完成了。”

许多人不禁要问:杭州坐拥西湖西溪两颗绿色“明珠”,更兼湘湖、良渚及半山等大型绿地,为何围绕这个“绿”字,工作步骤依然如此鼓点紧密?山水资源禀赋优渥的杭州,“扩绿”大刀阔斧,深意何在?

“绿色蛋糕”的总量和人均值

是城市能级的重要指标

想知道杭州“扩绿”为何这么拼,我们有必要横向对比。放眼全国,各大城市在城市公共绿地生态中的表现,可谓“百舸争流”。不妨来看看城市公园数量和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这两个关键数据——

先看总量。上海在今年10月举行新闻发布会,提出到2025年要建成各类公园1000座以上;在深圳,则有一个说法:如果每天逛一个公园,逛完全部公园,可能要花掉3年时间,2020年深圳的公园已多达1206个,是国内公园数量最多的一线城市。而杭州2021年的公园总数仅为376个,差距有些大。

再看人均。2020年全国城市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14.8平方米。素有“花城”雅号的广州,在2021年8月已达18平方米,北京到今年年底将达到16.6平方米。而杭州目前仅为12.43平方米,也存在提升空间。

“为什么中国的一线城市都那么重视公园建设?因为一座城市的公园总量和人均公园绿地面积,是衡量此地是否宜居、进而判断其能级的重要指标。城市框架拉大后,必须有相应体量的公共绿地来匹配,产业商业的有序发展,离不开生态生活的和谐架构。”杭州市园林文物局相关工作人员说,随着城市建设推进、人口不断激增,中国各大城市人均公园绿地偏低,是普遍存在的“城市病”。

以杭州为例,在上世纪90年代,人口不过数百万,一个西湖服务整座城市的市民,还是绰绰有余的;但如今的杭州,已经是长三角地区陆域面积最大的城市,近几年的人口净流入率均领跑全国,实际居住人口已经超过1600万,这样大规模的城市,如果公共绿色空间只有西湖和西溪,是远远不够的。

“目前,杭州的城市绿地尤其是公园绿地,如果扣除西湖、西溪、湘湖、良渚及半山等大型绿地,剩下来真正算公园绿地的其实并不多。杭州要建成花园城市,让每一位市民共享‘300米见绿,500见园’的诗意,就必须做大‘绿色蛋糕’。”这位工作人员坦言,对杭州而言,“扩绿”任重道远,是一项需要长期投入的系统工程。

为绿色发展树“杭标”

覆盖人的“全生命周期”

方向明确、任务清晰,未来的“绿色地图”,杭州将如何谋定而后动?城市空间寸土寸金,如何找到绿色和发展的公约数?放眼全球,有不少“他山之玉”可观照借鉴——

纽约中央公园,把公路引入地下,不影响车辆过境、又不打扰游览休憩;公园每年免费游览人数达到2500多万,《老友记》等百余部影视剧内出现中央公园画面……据悉,每年中央公园通过特许经营、观光和电影摄影等可有1.3亿余美元的经济回报。

伦敦海德公园,是市民参与社会交往的首选之地。园内的“演讲者之角”,自19世纪以来,每个周日下午都有人对国计民生建言献策;夏季常有露天的“无座音乐会”举行,市民可以一边散步一边聆听乐队的演奏,还可以跟着音乐的节拍跳舞……

英国著名规划专家霍华德在1898年提出了“花园城市”的理论,认为人们应该生活在既有良好社会经济环境又兼美好自然环境的新型城市之中。曾有研究机构提出,一个开放式的市级规划公园将对半径3公里内的土地价值产生长远影响。从纽约到伦敦,这些著名的公共绿地,已不再是简单的景观造林;公园作为城市肌理的重要部分,深入参与了区域发展和人群的公共生活,它们日益成为城市的能量场域和历史地标。

“300米见绿,500米见园”,是我国住房与城乡建设部关于公共绿地工作提出的“国标”。那么,什么样的公园绿地生态,与杭州最为契合?

某种程度上,今年出台的这份《导则》,就在很大程度上体现了“杭标”的主张:未来,杭州不仅要“抬头见绿,推门进园”,更将“开车穿绿,出站入园”,绿意会贯穿市民的全社会空间、全生活状态、全生命周期。

比如,在《导则》中,杭州首次为“街心花园”厘清了基本概念:“是至少一侧临近街巷,用地面积为400至5000平方米,用地宽度不小于12米,向公众开放的小型绿地。”

面积不小于400平方米、宽度不小于12米,这个规定体现了“以人为本”——因为,绿地规模再小一些,就不太可能设置硬质铺装、做成一个能够游憩健身的公共空间了。

通过《导则》,杭州对街心花园的功能也进行了更深层次的梳理。通常,街心花园被认为是建设在“家门口”的,也就是居住型的;但未来,杭州要大力推行其他3类街心花园——

商业(办公)型街心花园,建设在临街商业服务设施用地中,比如你去某个综合体见合作伙伴,就可以选择落座在露天的街心花园里,一杯咖啡的功夫,一个项目也许就在繁花似锦中达成了意向。

交通型街心花园,建设在道路与交通设施用地中,当你通勤、乘车出差之时,“车轮上的时间”不再感觉枯燥泛味,车窗外有最美的风景。

广场型街心花园,会建设在轨道站点出入口等城市小型公共活动场地,当你从拥挤的地铁车厢内匆匆来到地面,葱茏的绿意能减压降噪,舒缓人的心绪状态,成为都市的“缓冲带”。

由此,我们不难发现,公园的终极价值,可能不在于大,而在于它能“润物细无声”,是一座城市的“肺泡”和“毛孔”,是离城市人群“最近的远方”。当绿意覆盖城市人群的通勤外出、办公会晤、购物休闲等多重时空环节,当绿色空间充分延展在人的全生命周期,那么,量变的积累,最终将改变潮水的方向——丰沛的公共绿地生态,会以最柔和的力量,来重构一座城市的打开界面:友好、清新、和煦,直抵人心。

让我们大胆想象:未来的杭州,不再只是“春风又绿江南岸”,而是时时处处绿意在线、生机盎然,绿色篇章成为城市中“流动的盛宴”,此般诗意,真正提振人心,真正可期可待。

标签: 杭州 深意 绿地

关闭
最新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