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杭晨报报道 民生实事,一头连着高质量发展,一头连着高品质生活。当余杭行进在高质量发展的快车道上,基层困难事、群众烦心事,绝不能再成为影响群众幸福生活指数的“负能量”。民之所想,政之所向。在余杭党委政府的努力下,群众的“急难愁盼”正在一件件抓、一件件落实,老百姓在余杭的幸福生活指数也正在一步一步攀升。
“大手笔”投入教育奋进计划
让更多孩子在家门口“上好学”
让孩子们接受优质教育,是所有家庭的期待和诉求。一直以来,余杭区坚持优先保障教育投入,把教育作为推动经济社会各项事业的先手棋。
在今年8月21日召开的余杭区教育高质量发展奋进大会上,原良渚中学正式更名为余杭第一中学,9月学校交付使用。这所目前余杭区投资最大、规模最大的普通高中,在未来三年内将设置60个班级,新增3000个学位。“在余杭区教育发展迎来新的历史发展机遇的节点上,余杭第一中学领军起航,为完善区块高中教育布局,优化教育资源配置,缓解就学压力,提供了余杭的‘解题思路’。”余杭区教育局相关负责人介绍。
2021年,余杭计划开工的17所学校中,已有12所开工;计划竣工19所学校,实际已竣工投用23所,包括幼儿园13所、小学6所、九年一贯制学校1所、初中2所、高中1所,新增学位数23880个。
学校落成、学位增加,无疑为余杭教育筑牢了发展基石。但数字仅仅是开始,扩充优质教育资源、打造专业教师队伍、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落实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教育工作举措,才能让更多的孩子实现家门口“上好学”。
8月投入使用的海辰小学有36班规模,让每一位学子“成为善良的那颗星”是学校教育理念,学校有省特级教师1人、省名师1人、市区名师7人,名优教师占比45%,优质名师成为学校教育教学的助推剂;9月投用的瓶窑镇第二小学融合区域资源优势,利用位于中国(杭州)航天航空特色小镇,紧邻中法航空大学的优越地理位置,找准学校“中国心”“航天梦”“国际化”的发展定位,重点打造学校“科技”“创新”的特色校园文化,校内建设科技感、现代化突出……
余杭区教育局正以教育高质量发展奋进计划为指引,深入推进教育高位优质均衡发展,全面维护教育和谐稳定,全力打响“读好书来余杭”品牌,扛起建设“创新余杭、品质之区、文明圣地”教育责任。
夯实“硬基础”做强“软实力”
公共文化生活增添新色彩
民生无小事,枝叶总关情。
“公园很漂亮,在这里散步心情舒畅,拍拍照、跳跳舞,感觉很好。”晚饭后,杨大姐一家喜欢去今年新开的良渚门户公园散步。占地近6万平方米的良渚门户公园沿京杭大运河支流沿线而建,分为体育场地、绿化园林、儿童娱乐、驿站等区块,将康体、运动主题融入科技创新的现代互动景观。作为一个运动休闲为主题的公园,良渚门户公园的建成不仅实现了大运河沿线废弃土地的再利用,也弥补了良渚新城板块缺少大型公园的短板。
今年以来,我区针对公共文化设施短板迅速进行研究部署,锚定建成“城乡一体的15分钟品质文化生活圈”目标,统筹布局公共文体设施网络。现有特级综合文化站7个、一级综合文化站5个,农村文化礼堂已实现镇街全覆盖,其中2个农村文化礼堂入选2021年省级公共文化场馆服务功能拓展先行先试单位。
目前正在积极推动区图书馆、文化馆等7个过渡性区级文体场所在瓶窑镇的建设。此外,将打造一个体育中心,包括专业足球场、体育馆、游泳馆等。区文广旅体局还积极对接杭师大,推动亚运场馆有序开放;加强镇街图书馆、文化馆分馆建设。计划通过三年时间,打造70-100个余阅阅读空间,形成余阅书房、余阅书舍、余阅书吧等具有广泛知名度、品牌影响力的公共阅读空间。
“以前我们农村的文化生活很枯燥,看场戏挺不容易。现在几乎每个节假日,家门口都有各种演出和活动,还能看到名家,真是饱了眼福和耳福。”家住瓶窑老街的徐大姐是个“戏迷”,她说,瓶窑老街河埠头戏台是文化夜市戏曲专场的“主阵地”,几乎每个节假日都有戏可看,年均表演近50场次。
随着人们精神文化需求的提高,余杭市民也越来越重视文化体验。为满足群众的文化新需求,今年以来,余杭积极创排杭摊新作《施昕更》、廉政越剧大戏《却金亭》(暂名);举办“相约你我他·文化进万家”文艺演出等文化惠民活动举办170余场;第16届“非保月”主题活动,“浙里好玩·尽享余杭48小时”、全省乡村文旅大讲堂走进余杭、全市文旅赋能乡村·旅游项目投资推进大会走进余杭等活动30余场,用有余杭韵味的服务品牌,为市民精准“投放”文化大餐。
截至目前,区文广旅体局已全部完成省市区级民生实事项目9项,其中省级项目5项,包括新增1个体育公园、1个足球场、1个全民健身广场、3个多功能运动场及1个农村健身房;市级项目1项,完成保护修缮农村乡土建筑6处;区级项目3项,包括完成建设12处基层群众体育设施、新建杭州书房2家,并已开展活动超过50场次、完成文化惠民活动170余场次。
12下一页全文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