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市快报讯 昨天,“纯真年代”书吧杨柳郡店歇业公告,让很多人唏嘘感慨。
人们不舍得和这个扎根杭州多年的文化品牌说“再见”,特别是杨柳郡社区的居民,按照他们的话说,这感觉就像是一个一起生活了很多年的家人要离开了似的。
从2000年到2018年,从面朝西湖的宝石山上到七堡地铁站旁的杨柳郡社区,“纯真年代”书吧,已成为杭州人内心相当认可的文化空间,也是杨柳郡社区的一部分。
“纯真年代”书吧少主人盛厦说,昨天一天,小区里很多居民都来问他情况,不少邻居都说要众筹,支持店铺继续开下去。
母亲朱锦绣也感动于这份温情,她说,昨天一整天,书吧来了好多人,“我以为大家都是来退卡的,没想到有不少人说要办卡。”
盛厦回忆,已经记不清白天接待了几波人。有来打卡留念的,有特地跑来买书的,也有冲进来就想找老板聊聊出主意的。总之,全是热心的书迷。
发出公告的时候,盛厦留言,晚上他会一直在书房等着大家找他聊聊天。结果,昨晚,8点半,他从外面回到书吧,发现整个书吧,满满当当,全部坐满了人。
“我都被惊到了!”晚上打烊的时候,盛厦算了下营业额,更是惊讶,一共8000多元,“可别小看这个数字,对我们杨柳郡门店来说,这可是开业以来,单日营业额最高的一天,破纪录啦!”
除了一波波陌生的热心书迷,杨柳郡的小区邻居们,也让盛厦超级感动。“一下子,大家拉了四个群,提议在说要给书吧众筹。大家都在出主意,怎么让书吧能在小区留下来。说实话,真的非常感动。”
今天看着店里的人潮涌动,书吧员工都很受鼓舞,一个个自己加油打气。“还有个特别感动的事,我早上十点到书店的时候,发现我们之前已经离职的前店长突然回来了,说是看到书吧要歇业的消息,无论如何要回来看看,来帮忙。”
一则小小的歇业公告,没想到会带来这么多人与书的故事交集。“一整天,我都在说谢谢。之前确实一直很伤感,今天看到大家的鼓舞,觉得能这样开过一家书吧,至少是幸福的。谢谢所有人对我们的认同。”盛厦感慨。
对杭州人来说,“纯真年代”书吧杨柳郡店若是歇业,或许不仅是一家书店要关门的事,而是缺了“一份情怀”;对杨柳郡的居民来说,书店的关门,更是生活中的一块文化空间被搬走了,“空落落的……”
社区小店比较难经营吗?
从纯真年代想开去,特别是当下疫情还时有反复,那些开在小街小巷、社区里的小店,到底该如何坚持下去?
这些小店通常被称为社区商业,它们的名气、客流量或许不如那些市中心、商圈内的店铺,却因为周边提供着家门口的贴心服务,而成为街坊邻里的“心头好”。
受名气不够、客流量较小等因素限制,这些小店的生存确实不太容易,像纯真年代书吧杨柳郡店这样,因生意不好坚持不下去,打算关店歇业的店铺,恐怕并不少见。
“纯真年代”书吧杨柳郡店,开在小区东边一幢设计精美的小型独栋建筑中,这样的建筑附近还有好几幢,都是“社区店”,比如有翠熙餐厅、十里春风餐厅等。
走出书吧,在好街等杨柳郡小区配套的几条商业街走了走,虽然行人不少,但店铺里的顾客都不太多。几家餐饮店铺,一眼望过去大多数座位空着;几家服装店也鲜有顾客;顾客相对较多的是便利店、菜店以及小超市。
好街上的奶茶店和内衣店,都已经关门歇业。有的店铺虽然还在营业,门口也贴出了转让或招租告示。
在这里经营一家小吃店的陈老板说:“来我们这里吃东西的大多是小区里的人,外面来的人很少,客流比较有限,马路对面的花园城开了以后,很多居民都去那边了,我们这边的客人又少了很多。”
花园城是一座开业不久的商业综合体,与杨柳郡就隔着一条马路,里面有肯德基、星巴克等一些常见的餐饮店铺,以及老乡鸡等一些人气较高的网红店。
中午时分,可以看见很多居民走出杨柳郡之后,径直穿过马路走进了花园城。
未来社区的商业规划
需要兼顾整个区域的消费需求
那么到底该怎么做?社区小店目前是如何经营的呢?
杨柳郡社区工作人员说,社区商业整体的招商和管理,目前是绿城方面在负责的。业态进社区时,会有一些扶持政策。在后续共建上,社区很多资源也都会共享。比如书店要做活动,如果场地不够用时,社区都会提供支持。
“我们也将纯真年代书吧列入了未来社区创建项目。门店的经营情况,我们也一直在跟进。目前也还在为书店争取经费支持。”社区工作人员说。
2015年,绿城创始人宋卫平说:杨柳郡就是为年轻人而建的一座“YOUNG CITY”。
“杨柳郡不仅是绿城的第一个TOD项目,也是浙江第一个TOD地铁上盖项目,总人口约1.1万人,其中‘80后’占62%,是一个年轻、充满活力的社区。”绿城商业总经理蔡峥说,“小区早期开业的一些商铺,针对的客群大多是小区内部居民,纯真年代书吧就是其中之一。这些商铺大多位于车辆段上盖区域,主要满足居民的基本生活需求,文化和教育也是两大亮点。”
“疫情期间我们为商户争取了帮扶政策,比如合计减免租金120余万元,比如整合好街商家资源,在线上做直播带货,但是也还是难解商家的燃眉之急。”蔡峥说,绿城商业加快在紧邻马路的区域实现商业开业,希望能够吸引更多区域的居民前来逛街消费,但是还是希望政府有关部门能够出手纾困。
浙江省规划学会城市综合开发专委会秘书长李明超表示,未来社区是公共产品,商业部分应该是开放式的,服务的人群不能仅限于本小区,应以15分钟生活圈的服务范围进行规划布局。
“商业发展是需要人流量来支持的,而充足的服务人口是人流量和商业发展的基础。”李明超说。
灵活新颖的运营模式
也是未来社区商业所需要的
有了人流量的基础,李明超认为,灵活新颖的运营模式,也是未来社区商业所需要的。
“未来社区往往有着信息化、数智化的功能,这些功能可以充分在商业运营上运用起来,以一些新颖的消费形式,吸引市民产生更多的消费需求,促进未来社区的商业发展。”
浙江工商大学现代商贸研究中心主任肖亮提了一些社区商业模式灵活运营的建议:“像农贸市场、生鲜水果店,就可以做电子商务和无接触配送。书店也可以考虑引进其他的服务,做数字化转型。”
在他看来,未来社区商业的业态,主要还是以居民日常的便民服务为主,社区需要配置哪些业态门店,需要有清晰的梳理。
比如农贸市场、老年食堂,政府对这些业态,要有一定的扶持。还有一类是小店经济,在疫情之下,社区小店面临比较大的困难,在规划上,政府要有明确的引导,在以小店经济为主的社区商业圈里,要出台相关的扶持政策。
“在整个未来社区商圈的打造过程中,需要引导其健康发展,避免社区商业业态结构不合理。”肖亮说。
那么,未来社区商业成功的关键在哪?怎样才能长存、长红?
曾参与远洋太古里等商业运营的商业管理专家王启雷说:“未来社区的居民,他家楼下的商业街能够吸引隔壁社区甚至更远的小伙伴来逛,这样的商业才是成功的。”
“成功的商业需要太多的因素,首先需要让人逛得舒服,店铺之间的行走要非常流畅,不能有强烈的阻隔感。其次,商业要有自己的特色,可以在其中搭配部分话题品牌,店铺的设计不能过于整齐划一,要体现自己的特色,增强辨识度。”
像市民慕名前去纯真年代书吧打卡,却因为深藏在小区里,找到这家店都有点费时费力,这种情况,王启雷认为,应避免在以后的未来社区商业中出现。
居民:希望书吧能一直开下去
上城区:政府会用心呵护优质的文化产品
昨天下午,38岁的楼晓芬也带着6岁的儿子来到书吧。小男孩很安静,在一旁静静地看着儿童绘本。
“我也是看了歇业的公告后过来的,听到这个消息,还是很遗憾的。”
楼晓芬说自己是杨柳郡的“土著”,工作在社区的好街上,儿子在社区里上幼儿园,8岁的女儿在社区里上小学,“很多时候,我是足不出社区的”。
楼晓芬喜欢杨柳郡,因为这是一个有很多年轻人的社区,基本上足不出户,就能在小区里享受到各种生活服务。“纯真年代”书吧开业后,给杨柳郡带来了更浓厚的文化氛围,这是很多居民所喜欢的。
从楼晓芬的家里走到书吧,只要5分钟。虽然不常来,但她总觉得,有这样一家书吧开在社区里,是很棒的,“偶尔会和朋友来喝喝茶、聊聊天,你知道吗?那种难以言表的氛围感,就是会让人觉得很舒服。”
站在社区居民的角度,书吧要怎么开下去?
“对居民来说,当然是希望书吧能一直开下去。但我们也知道,这需要政府、物业、居民还有书吧的多方努力。”楼晓芬说。
她认为,杨柳郡里的居民以年轻人为主,小孩子也很多,书吧可以开设第二课堂和科学类培训课程,或者做收费的讲座等,大家都有兴趣参加的。这也是社区居民所需要的。
“书店老板是讲情怀的,我们也是啊。”楼晓芬笑着说,“以后会多过来。”
昨天,杭州人的温暖举动,也给了朱锦绣很大的鼓励。她说,自己开书吧的初衷,就是想做社区的文化交流中心,让书和社区居民产生联系。她设想了很多美好的、社区居民在书吧里其乐融融的场景。
有一次,楼上的居民在阳台晒被子,挡住了楼下居民的阳光,但是两户人在和风细雨地交流。朱锦绣常常感动于社区里发现的这些小美好,她想让书吧融入社区,被社区居民认可。
当然,朱锦绣也明白,光靠外力的支持,难以可持续走下去,还是要自我造血,走出一条新的生存之道。
实体书吧,是一种综合性的场景,与电子阅读相比,多了一种传统而有仪式感的体验。和网上购书相比,走进一个可以驻足或闲坐的书吧,在其间,与书相依、与人交流,是难以替代的。
昨天,上城区方面也表示,政府会用心呵护优质的文化产品,重视对“纯真年代”书吧杨柳郡店的扶持。之所以重视,是因为杨柳郡居民乃至上城区的居民都需要这样的文化空间。
真心希望“纯真年代”书吧杨柳郡店一直都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