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山智慧城市馆展示的智能制造。 记者 范方斌 摄
一组亮眼数据,为萧山引来了更多关注:2020年,萧山创新指数为144,位列全省90个县(市、区)第31位,较2019年提升11位,提升幅度居全省第三。
由此可以看出,萧山的创新发展开启了“加速度”,跑上了“快车道”。为何在短短几年时间内,萧山的创新之路走得如此之快?这背后,是萧山大胆解放思想,对创新的大手笔谋划、大力度投入。
抓创新就是抓发展,谋创新就是谋未来。2019年,萧山召开全区创强大会,吹响了萧山从制造大区向创新强区跨越的号角。近年来,全区上下高举创新大旗,释放创新动能,打造创新高地,努力爬坡过坎、闯关夺隘,实现了创新空间、创新主体、创新经济、创新资源、创新氛围“五个加快、五大突破”的全新蜕变。创新,已成为萧山发展的核心“基因”和引领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
培基固本提升创新平台能级
前不久,省科协公布了2021“科创中国”浙江创新基地和浙江省级试点县(市、区)名单,萧山是本次杭州唯一上榜的省试点区。
创新平台是科技创新的重要载体。站在创新的“风口”,只有让“科技之花”结出“产业之果”,才能把创新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近年来,我区实施“名校名院名所”工程效果显著,引进了浙大杭州科创中心、西安电大杭州研究院、北大信研院、浙大研究院、巴顿焊接技术研究院等一批创新创业平台,构建学术链、创新链、产业链融合的研发创新平台,集聚高层次人才1500余人,提交专利申请近187项,孵化科技型企业65家,全区创新能级显著提升。
如今,以创新平台为依托,“4286”载体建设拓展创新空间超千万平方米,招入项目2187个;工业园区改造探索实践“镇街+国有平台”“镇街+专业开发运营商”等模式,累计立项和实施镇街工业园区基础设施改造项目124个;全域创新孵化体系基本形成,新增市级以上科技企业孵化器18家、众创空间10家,培育41个省级小微企业园。
梯队建设做强科技创新主引擎
11月3日,2020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召开。我区杭州华澜微电子股份有限公司参与的“高固态存储控制器芯片关键技术及产业化”项目荣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公司致力于研发创新,扭转国外垄断技术的不利局面,自主研发国有芯片技术。”华澜微公司CEO道出了华澜的成功秘诀,那就是科技创新。
企业作为创新主体,是推进创新创造的生力军。近年来,萧山突出企业创新主体地位,积极培植企业创新基因,加快培育一批“单项冠军”“独角兽”企业,构建创新型企业梯队培育格局。
3年内,全区新增世界500强企业2家,省雄鹰企业5家;国家级单项冠军示范企业3家;省级隐形冠军企业1家、培育企业9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3家;规上国家高新技术工业企业超过440家。通过多方面举措,我区R&D突破3%大关,企业创新硬实力大幅跃升。
谋篇布局打造创新产业集群
倘若我们打开萧山地图,用产业的眼光仔细打量这片活力无限的热土,不难洞见这座工业强区在产业布局上的战略眼光:在“一带引领、三区联动、多级支撑”发展战略下,中部新兴产业集聚区、东部智能制造应用示范区、南部两大绿色生态产业组团依次排布,生物医药、智能制造、数字经济、新零售业态……诸多产业领域共同勾勒出萧山现代化产业体系的壮丽蓝图。
9月初,70家萧企上榜杭州市企业高新技术研究开发中心;10月底,总投资10亿元的嘉晨西海新药产业化项目落户萧山经济技术开发区,打造产学研一体式的生物新药研发及生产基地……创新活力在萧山日益显现。
不谋全局者,不足谋一域。生物医药产业蓄能起势,高新技术产业持续增长,萧山制造迈向萧山智造,新零售新消费激发新动能,这正是萧山当前乃至未来的产业发展方向。伴随着新兴产业集群培育源源不断取得新突破,萧山着力推动优势产业由集聚化向集群化发展转变,加快形成支撑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引擎,助力加速建成创新动能强劲的杭州新中心。
蓄势储能集聚创新资源
伴随着赛默飞、采埃孚、云尖信息、紫光恒越、明电舍等一批重大制造业头部企业项目落地投产,SKP商业综合体、COSTCO杭州首店、浙商银行总部、浙商金控总部、台泥总部等一批服务业重大项目落户开建,萧山逐渐成为具有全球影响力的新兴产业集聚地、科技创新策源地,拥有国际一流的营商环境。
截至目前,全区累计招引落地总投资1亿元以上项目168个,其中5亿元以上项目60个,10亿元以上项目41个。产业引导基金总规模30亿元,新增境内外上市企业7家,引进新三板挂牌公司3家,累计培育上市(挂牌)企业76家。
强大的产业支撑,也是萧山吸纳人才的“招募令”。萧山面向全球发出“5213”引才计划,旨在大力引进能够突破关键技术、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带动新兴学科的创业领军人才。截至目前,人工智能、生物医药、新材料等“5213”人才项目累计征集1272个,列入扶持计划492个,签约落地项目327个。引进院士专家等顶尖人才23人,进站博士后168人,大学生7.5万余人,人才总量43万人,博士后科研工作站设站总数达到45家。
活水源流随处满,东风花柳逐时新。萧山将继续抢抓发展机遇,以科技创新为战略支撑,持续深化创新型城市建设,优化创新生态,激发发展潜能,萧山创新发展的壮美画卷可期。
内外兼修优化创新生态圈
“萧山给健新原力带来了许多从0到1的机会。”这是健新原力首席执行官李玉玲博士对萧山创新环境的真实感受。在区委、区政府创新开放的理念下,该公司将总部落在了杭州湾生物科技谷,“这将是全新的时代,我们将围绕萧山发展生物经济的总体布局,打造更为完善的生物医药产业链,为推动萧山生物医药产业化、实现高质量发展作出自己的贡献。”
对于企业而言,良好的创新创业环境犹如阳光和空气,不可或缺。三年间,萧山建立起覆盖企业全生命周期的产业政策体系,从政策、资金、服务等方面打出组合拳,为企业创立、孵化、成长和壮大全方位“保驾护航”。
如今的萧山,自贸区建设打通重点产业发展堵点,可实现即办事项358个;亩均论英雄改革累计论证通过有机更新项目150个,盘活存量工业用地6856亩;全区新授权专利9835件、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4319件,知识产权发展跑出“加速度”;全区在册市场主体总量达21.08万户,创新创业活力竞相迸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