凝心聚力 构筑善治共享新格局

2021-11-10 07:55:33

制图 张妍

杭州日报讯 无论家里的事再多,每个月的20号,梁竹玉都会雷打不动地出现在新湾街道党群服务中心。

因为这一天,是“湾嫂”的线下固定议事日。身边的事、集体的事、村里的事、社区的事……大家在“湾嫂议事厅”充分交流意见、互相讨论心得。作为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协商下沉的特色平台,成立不到2年的“湾嫂议事厅”已经成为钱塘区基层有效治理中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钱塘区有广阔的农村地域,治理有效是乡村振兴的基础和根基。近年来,通过加快推进乡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大气开放、和谐文明的治理底色正在钱塘大地不断铺就,具有钱塘特色的基层善治格局已逐渐形成。

联动共治,激发民主协商活力

一个充满活力、和谐有序的善治乡村应该是什么样子?回答这个问题,最有发言权的是群众。

作为全市最年轻的行政区,钱塘区不仅区域面积大,城市社区和农村各占一半,且拥有相当数量的外来人口,在复杂的人口结构面前,如何协调各方意见,就成了钱塘区基层治理的重要一环。对此,钱塘区紧扣基层民主协商关键环节,激发群众民主协商活力,努力实现“大家的事由大家商量着办”。

成立于2020年4月的“湾嫂议事厅”,便是诸多民主议事平台中涌现出来的优秀代表。“湾嫂”主要成员中既有30出头的年轻小姐姐,也有60多岁的热心阿姨,既有在职教师、专业律师、医生、企业负责人,也有退休妇女干部、热心公益事业的普通妇女。她们以从群众中收集议题、每月定期讨论、线上跟踪反馈为主要形式,有效发挥妇女在民主政治建设和社会治理中的积极作用,为党政决策建言献策,为基层治理出谋划策,为妇女发展献计献策。

“基层情况比较复杂,‘湾嫂’底子清、家情熟、素质高,做群众工作有着天然的优势。”“湾嫂议事厅”负责人王芳表示。令人欣喜的是,“湾嫂”议事制度目前仍在不断汲取养分、提高完善:今年上半年,与杭州市直机关“红雨伞”公益专家团建立“红湾巾帼联盟”,成立了湾嫂“爱疗屋”心理咨询室;8月,先后获得钱塘区党群服务擂台比武和杭州市党群服务最优项目擂台比武(第2片区)“最优项目”;10月,与钱塘法院合作开展家事调查工作,“湾嫂”们正式解锁“家事调查员”新身份……截至2021年10月,“湾嫂议事厅”已提出意见建议136条;收集问题58个,协助解决53个,提交回复5个,开展各类志愿服务280余次,3500人次参与服务。

公众参与是基层社会治理的基础,如“湾嫂议事厅”这样的平台,钱塘区已累计组建上百个,推动治理重心向基层下移,激活治理发展新活力。

数字巧治,提升智慧便民功效

怎么才能让乡村变得更“聪明”?在钱塘区,这个问题有许多个性“解法”。

来到义蓬街道春园村,这里共有15个村民小组,总人口2000余人,超过60岁以上的居民比例超过25%。以往,春园村的村务管理和公开采取的是人工数据收集汇总、纸质存档和公开栏张贴的传统模式,资料申报与传递大多通过村干部走村入户发放,费时费力。

面对这一治理“痛点”,春园村积极出台“智慧村务”平台建设方案,对村务管理进行流程再造,确保村级小微权力运作规范、高效、阳光。现在,村民们只要打开手机,就能实现查看村务、民主投票、环境问题报送等功能,真正实现乡村管理“无纸化、无跑动、全留痕、全公开”。

在义蓬街道火星村、河庄街道江东村,更大力度的数字乡村试点方案正在推行。市级数字乡村样板村,这是两个村的共同目标。

其中,火星村数字乡村建设计划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物联网传感技术、GIS技术等,通过数字赋能乡村发展、提升乡村服务效率、建立乡村监测数字网络,为乡村振兴打下坚实基础;江东村数字乡村建设将通过智慧养老、一键旅游、AI智治、文化礼堂和数字预警等模块建设,促进江东村数字化应用和管理水平。

“突出本村特色,是钱塘区数字乡村工作开展的原则之一。接下去,钱塘区将用数字化赋能村集体经济发展,实现乡村环境数字化监测、乡村文化网络化、乡村治理数字化,达到‘互联网+村民自治’的和谐乡村发展模式。”钱塘区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表示。

数字化,为钱塘区乡村振兴插上了“翅膀”:智慧医疗乡村全覆盖、智慧门锁推动农村流动人口管理、“机器换人”工程稳步推进……随着这些工作的同步开展,高效治理的新画卷正在钱塘徐徐展开。

标签: 新格局 凝心聚力

关闭
最新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