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日报讯 锚定乡村振兴,随着全域土地综合整治三年行动收官,杭州已在乡村地区全面推进100余个国家、省、市级全域土地综合整治与生态修复项目,以此统筹“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
新的蓝图,愈发清晰。全域整治新一轮“三年行动计划”(2021—2023年)开题之年,具有浙江特色的乡村全域土地综合整治与生态修复2.0版,将在杭州进一步推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乡村空间布局优化,促进资源节约集约利用。个中底色,正是共同富裕与乡村振兴。
视线望向钱塘江南岸。9月,年轻的钱塘区在乡村振兴上又迈出一大步——乡村振兴学院正式揭牌。学院由钱塘区与省农科院携手,将积极创新浙江高层次职业农民教育培养模式,打造现代农业发展的人才高地,培育一批高端复合型农业领军人才和一线高层次应用型农业专业人才。
人才培养有了大本营,如何为他们助推乡村振兴提供空间?面对下沙和江东区块发展阶段不同的现实局面,如今,在乡村土地全域综合整治与生态修复工程上,钱塘区瞄准高质量发展和共同富裕两大目标,正奋力迈进。
坚持合作共赢
向存量土地要发展空间
今年国庆节前夕,河庄街道向红村户长大会上正式宣布,向红村与周边的群建村、群欢村、向前村、闸北村5个村,一致认可由钱塘区城发集团代为开发5个村共有的村级留用地,计划于明年破土动工。未来,这里将规划建设高端综合体,兼具商业、办公以及酒店用途。
村级留用地开发是壮大村社经济实力,带动村社共同富裕的重要途径之一。这个围绕闲置土地做文章,“统一规划设计、统一施工验收、统一代办服务、统一返租经营”的“四统一”模式进行统筹开发的举措,映照着全市在乡村全域土地综合整治与生态修复上坚持整体谋划、全域整治的原则。据统计,5个村本次开发地块面积近38亩,这些存量,在有效解决用地指标紧张、村庄用地粗放等问题上,显得尤为重要。
而以国有企业为主体参与村级留用地的开发,也是钱塘区江东区块的首次尝试。在这种模式下,留用地产权归属村委,国有企业负责前期代建以及后期统租运营, 避免了“一言堂、小算盘”等村务廉洁问题,“这不仅可以提升河庄大道沿线城市形象,也将带动整个河庄板块的价值快速升温,同时推动江东区块高质量产城融合发展。”河庄街道相关负责人表示。
对向红村党总支书记翁志云来说,村民的利益也得到了保障,“村里粗略算了下,项目建造完成后,我们村每年可增加集体收入400余万元。2020年,村里全年收入也不过700万元,大家都全力支持这样的开发模式。希望项目早一天开工。”
向红等5村存量开发的尝试,正是钱塘区在乡村全域土地综合整治与生态修复中,锚定全区、敢为人先的缩影。
作为钱塘区全域土地综合整治的省级试点工程,河庄江东、新江等6个村近5万亩土地,已成为钱塘区探索整治新路径的“试验田”。在存量利用上,3年间,河庄共计完成拆违治违100多亩,通过农村宅基地复垦减少建设用地近300亩。在江东村,30多亩的农民闲置用房已被改造为创客村,发展民宿等乡村休闲产业;通过盘活和流转闲置农居房,建起的如今拥有41幢建筑的“红星居”,每年为江东村村民实现创收400余万元,实现了闲置农房从资产到资金的一次蝶变。
唤醒土地资本
助村民走上资本变资金的通途
如果说开辟存量空间是做大“基本盘”,那对以大棚房整治和农村附房整治为突破口,清理冗余空间,就是在大刀阔斧地做“减法”。对此,钱塘区组建起8个工作专班,累计拆除违规大棚房71亩,复耕土地近50亩,拆除农户超面积附房超30万平方米。
经过这一“加”一“减”,建成了高标准农田1800亩,新垦造耕地近180亩,建设用地复垦超600亩,旱地改水田近150亩,耕地质量提升面积1800亩,为更多产业项目落地提供要素支撑,同时,产生的增减挂钩指标也保障了农村发展建设用地需求。
唤醒沉睡的土地资本,把整出的土地用“精”,是将乡村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带来的效益最大化的必经之路。在这条帮助村民走上资本变资金、绿水青山变金山银山的发展道路上,钱塘区正加快脚步。
今年7月,钱塘区委一届二次全体(扩大)会议上提出,不仅要重抓平台,形成更具特色和竞争力的平台体系,还要重抓亩均,加快推行“全域亩均”综合评价,大力盘活闲置和低效用地,加快“腾笼换鸟”“退低进高”,积极发展总部经济、楼宇经济和税源经济,让有限的资金、土地、能耗指标发挥出最大效益。
作为全省首个整合设立的新区、省市重点打造的实体经济和改革开放大平台以及新设行政区,钱塘区利用乡村全域土地综合整治,搭起了美丽乡村+农业产业结合的富民平台。
以江东村为起点,巧客厅、直河滨溪景观带、美丽江东印象区、沙地风情体验区、智慧文化创客区以及田园观光休闲区等“一厅一带四区”如今已逐渐成型。纵观河庄全域,高档花卉、特种水产、特色水果、有机蔬菜等四大产业为载体,具有一定科技含量的,集农业生产、农业观光、参与体验、休闲娱乐等为一体的沿江休闲农业产业带也正走向现实。对土地流转的“精耕细作”,可以创造1亩1800元的收入,农民户均将增加旅游业收入近万元。
如今的河庄,“三生”空间布局更加优化,一个崭新的发展空间赫然显现。
提升土地价值
将美丽环境转变为美丽经济
除了“腾笼换鸟”,钱塘区还走出了将美丽环境转变为美丽经济的康庄大道。钱塘区将市级美丽乡村精品村和省级农居示范村“联创共促”,在政府投资和社会资本“结对”、历史文化与产业建设“牵手”下,“闲梦江东”农业综合体、台湾青年创业基地等亮点项目拔地而起,同样促进了村民增收。
后续动作还在跟进,市规划资源局钱塘分局相关负责人表示,从2020年开始到2022年,两年间,河庄还将陆续投资6000万元,完成“干净洁美环境美、秀丽宜居村容美、农旅融合产业美、人文和谐生活美、村稳民安乡风美”等五大系列16个子项目建设。
在搭平台的同时,钱塘区还结合河庄水网密布的特点,主攻水体整治,在农村生活污水全域管网运行的基础上,持续加大河道综合整治以及小微水体提升改造力度,全年完成河道护岸8450米,新增绿化80亩,清淤近200亩,池塘整治44个。
农居环境同样关乎土地资本的高效利用。钱塘区对420户农户开展了庭院整治和庭院绿化工程,环境提升了,家变美了,生活在这里的村民更有归属感了,用地空间也得到了拓展。整治全部完成后,项目区内建设用地总规模将减少654.3亩,盘活存量建设用地面积239.7亩。
经过3年的整治,美丽乡村的雏形也慢慢显现。“我们还制定并下发‘洁美河庄’实施意见,纵深开展美丽田园、美丽庭院、美丽路域、美丽村庄‘四美共建’比学赶超活动,通过家庭全参与、队组全覆盖、村社全推动,形成党建引领下的‘1+N’串点成线、成方连片美丽新格局。”市规划资源局钱塘分局相关负责人透露,目前河庄街道6成以上行政村已创建成为市级园林绿化村。去年11月,江东村还通过省级美丽宜居示范村、市级美丽乡村示范村验收,“我们会及时从河庄全域整治工作汲取经验,努力将河庄全域整治的成功经验推广到钱塘区各街道,让望得见山、看得到水、记得住乡愁的‘田园梦’在钱塘区早日变为现实。”
更多新的尝试,也呼之欲出。今年9月7日,钱塘区与乔司监狱签订了《杭州市钱塘区政府与浙江省乔司监狱高质量融合发展框架协议》,双方共同协商重点项目建设保障、原边防农场地块合作开发、城镇开发边界划定、永久集中连片“万亩方”工程、耕地功能恢复、数字农业建设等方面事项,监地合作在钱塘区又迈出崭新一步。
杭州市规划资源局相关负责人表示:“我们将着眼美丽建设、拓展用地、工程质量及政策激励,强化整治统筹,推进整治深度,提升整治水平,释放整治动力,守住底线,确保整治平稳,通过全域统筹和综合整治,腾挪出发展空间、垦造出高标农田、整治出美丽环境,在生态空间上重塑、在生产空间上重构、在生活空间上重建,全面助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和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