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加院士专家杭州行的院士们今天陆续抵杭

2021-11-06 17:00:37

“星光熠熠·超级对话”来了位天文爱好者

杭高学子想问问学长杨树锋院士

当今人类对地球内部的探索到什么程度了?

今年是钱学森诞辰110周年。为大力弘扬新时代科学家精神,赓续红色科学家根脉,按照中国科协打造科学家群落的要求,上城区方谷园巷增添了82位已故杭籍或在杭院士的相关内容,初步打造了以钱学森为代表的杭州科学家群落。

11月7日,由浙江省科协、杭州市科协、中共上城区委、上城区人民政府主办,杭州市院士专家中心、都市快报社、中共上城区委人才办、上城区委党史研究室、上城区科协承办,小营街道党工委协办的“纪念钱学森诞辰110周年活动暨钱学森故居‘科学家精神培育基地’挂牌仪式”将在小营巷举行。届时,将有10多位院士到现场或以视频的方式参与活动。

今天,参加本次活动的院士将陆续抵杭,我们也将把“星光熠熠·超级对话”的众多“心声”反馈给院士,请他们给大家回答。

杭高“小师弟”向院士“大师哥”求教

“请问当今人类对地球内部的探索达到了什么程度?为何现在对‘天’的探索的新闻很多,但是对‘地’的探索的新闻很少。”昨天,杭州高级中学高一学生王昊轩在橙柿互动上给我们留言,想请杨树锋院士帮他解惑。

“我是学校天文社社员,平时我们经常用天文仪器观察星空,最近特别关注神舟载人飞船的消息。”王昊轩说,“天文社老师在我们微信群里发了都市快报‘星光熠熠·超级对话’的报道,我就想到杨院士,因为他是我的学长,初中和高中我们读的都是同一所学校。”

“我很喜欢刘慈欣写的《带上她的眼睛》,这部小说讲述了人类使用地层飞船深入地球内部进行探险,一艘地层飞船在航行中失事,下沉到地心,船上只剩下一名年轻的女领航员,她只能在封闭的地心度过余生的故事……”喜欢看科幻小说的王昊轩说,“所以我就想问问杨树锋学长:当今人类对地球内部的探索到什么程度了?”

这位杭州院士毕生扑在地质事业上

王昊轩算是问对人了,因为杨树锋院士是我国著名的构造地质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主要从事构造地质学的研究和教育工作,研究领域为大地构造学、造山带与盆地构造。

地球科学的一个迫切任务是阐明地球内部的性质及其动力学问题,王昊轩关于“地球内部探索”的问题,不由得让人想起1992年,杨树锋以不同类型花岗岩物性研究为内容,申报了第一届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优秀中青年人才专项基金,通过研究发现了两类花岗岩在高温高压条件下存在不同的波速“软化点”,这一成果对解释地壳内部低速层的形成机制提供了理论基础,对研究地壳内部结构及其花岗岩成因具有理论意义。

杨树锋院士是土生土长的杭州人,是杭州的骄傲。1947年5月,杨树锋出生于杭州,小学就读于原杭州白马庙巷小学,读到三年级后转入杭州直吉祥巷小学(现已并入饮马井巷小学),中学就读于杭六中,高中毕业于杭一中(现杭州高级中学),整个童年和青少年时期都在杭州度过。

杨树锋院士热爱祖国的地质事业,近十几年来,一直在中国西部开展造山带与盆地构造研究。在国家“八五”、“九五”和“十五”重大科技攻关项目的资助下开展研究,取得了多项研究成果,特别是在塔里木盆地大规模分布早二叠世岩浆过程及其形成机制、特提斯北缘盆地群的形成、演化及其与天然气聚集、祁连山北缘冲断带的结构及其对酒泉盆地油气的控制作用、柴达木盆地中新生代的盆山耦合等,获得了多项省部级科技进步奖。

“我对院士有话说”还在继续征集中

4日,我们联合杭州市科技协会策划推出“星光熠熠·超级对话”,这个秋天,“我们一起追全中国最亮的星”互动活动,不设门槛,所有人都可以参与进来,“我对院士有话说”,说出所想,问出所惑,我们将把大家的心声传递给院士们。

昨天,橙柿互动后台继续收到了大家踊跃的留言。

手机尾号8391的橙友留言说:“把追星的导向扭转到追科学家上来,民族才有希望。”

橙友“秋韵”说:“这才是重要的明星,国家的脊梁!”

手机尾号8082的橙友说:“为科学家感到骄傲,同时为更多的科技工作者点赞!”

橙友“安然”说:“真的要为这样的活动手动点个赞,什么叫文化自信,从这些为国家民族奋斗终生的科学家身上,我看到了中国在科技领域取得的成就,身为一个普通人,我感到自豪,这就是文化自信。”

今天是本次活动的最后一天,大家一定要珍惜这一难得的机会。扫二维码进入橙柿互动App,参与“星光熠熠·超级对话”,我们帮你实现与中国顶级科学家的一次超级对话,非常具有纪念意义的一次经历哦!关于科学、奋斗、目标……不论你是什么职业,年龄几何,你都可以把你想和院士说的、想问的,告诉我们。我们将转达给院士,请科学巨匠们给大家回答。

这个秋天,让我们一起来追中国最亮的星!

标签: 院士 杭州 专家

关闭
最新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