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乡村小学遇见“人工智能” 余杭仁和“双减”点亮更多梦想

2021-11-05 09:28:21

杭州日报讯 “这是我自己设计、搭建的机器人,它还能跳舞呢。”11月3日下午4点,浙江外国语学院附属云会小学里,五年级小学生冯雨泽在老师沈佳玲的指导下,完成了机器人的拼装。下一堂课,他和同学们将给机器人编程,让他们运动起来。据悉,在实施教育“双减”后,人工智能兴趣班成为该校晚托服务里最受孩子和家长欢迎的课程之一。

目前,人工智能课程已在余杭区仁和街道公办小学实现覆盖。当乡村小学遇见“人工智能”,更多孩子的科学梦想被点亮了。“现在作业少了,学的东西变多了,对科学的兴趣更大了。”冯雨泽说。

“像这种机器人编程课,在外面学每节课要两三百,我们也很难负担得起。”家长朱女士说,自己在仁和务工,平时没多少时间陪孩子,“这里也不像城区,有很多兴趣班可上。以前孩子回家要么忙作业,要么玩手机。”

仁和地处杭州市城北,辖区内共有公办小学4所,在校生6000余人,其中不少是外来务工人员的子女。如何在减轻学生过重作业负担的同时,提升学校课后服务水平,让学生的课余生活更加充实,这是摆在仁和一些乡村小学面前的难题。

“我们发挥地方特色,针对性地为学生在课后开阔视野,提升发展空间。”浙江外国语学院附属云会小学副校长陈如欢说,余杭数字经济发达,仁和辖区智能制造企业众多,这为学校开设人工智能相关课程提供了便利。

今年“双减”启动后,在余杭教育、科技等部门的支持下,仁和各学校加大了对人工智能课程的投入力度,将人工智能课程纳入晚托服务,并增加预算购买了相关模型设备,专门开辟了场地,供大家制作、学习。除了现有的老师资源外,各个学校还依托区人工智能基地,邀请“大咖”研究员、专家来到学校,用深入浅出的语言,讲解当下人工智能领域的前沿知识。

与此同时,仁和各中小学校还积极培养、提升本校师资力量。依托与浙江外国语学院校地合作项目,组建人工智能团队,探索课程研发和实施,开展赛事指导等。不久前,浙江外国语学院特聘专家陈欢庆,专门为仁和各学校的科创、信息技术老师开展专题讲座,带去科创教学的前沿信息。目前,20余名老师已经接受了培训。

标签: 人工智能 乡村 梦想

关闭
最新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