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到一年“红脸出汗”时。11月3日下午,2021杭州市“公述民评”面对面问政活动首场开启。今年是杭州连续第13年举办“公述民评”活动。
距离“亚运时间”不到一年,杭州将以怎样的面貌迎接八方来客?本场问政主题聚焦“城市品质如何更精致”,围绕提升城市国际化和精细化管理水平,提升交通治理科学化、智慧化、人性化水平、优化城市健身设施供给等话题展开。
白堤英文名翻译不一致“傻傻分不清”
杭州怎样精细推进城市国际化?
白堤的标准英文翻译是什么?问政现场播放的暗访片中,这个问题,在平湖秋月和孤山路上,有两种截然不同的答案——
在平湖秋月对面的道路导向指示牌上,白堤的英文翻译是“Bai Causeway”;不过在孤山路上,路名牌又把白堤翻译成了“Baidi Causeway”。
哪种翻译是正确的?同样的疑惑,苏堤、龙翔桥、火车东站都遇到了。
路名,或许是国际友人来杭后接触到的第一扇“窗口”,但在杭州西湖景区、各大交通枢纽等公共场所,令人迷惑的不规范路牌依然比比皆是。
随着亚运会脚步渐进,杭州正加快推进城市国际化,推动世界名城建设。但是,对标对表真正的国际化大都市,杭州在城市管理精细化上尚有差距。
“路名牌一定程度上是精细化管理的体现,既有功能性的要求,也体现我们管理水平。视频中指出的翻译不统一现象,全市都存在这个问题,这项工作市委、市政府也非常重视。”杭州市城管局党组副书记赵美英说。
赵美英回应说,今年10月,杭州在全国率先发布了城市国际化标识系统导则,依据29个相关部门的职责,参照多方面的行业标准,“寻求最大公约数”,为杭州城市国际化精细管理提供了标准。“明年5月底之前,我们将对所有的城市化管理区域全部进行整改提升,包括地铁标识也要明确。”
也就是说,明年杭州亚运会之前,杭州的城市管理将从一个小小的路名牌出发,既要让五湖四海的来宾看得懂,也要形成统一的城市规范,真正实现“办好一个会,提升一座城”。
家门口健身“想练不能练”
全民运动潮怎样真正热起来?
当运动选手为了奖牌奋力备战,在杭州,全民健身潮也随着亚运临近热起来。
但是不少市民反映,家门口存在健身场地不足、改造缺乏标准、已建成的体育场地管理不善、利用率低等问题,造成了“想练不能练”的烦恼。
“建德打羽毛球和学游泳场地不好找,家里小孩中考要考游泳,但是学游泳只有办卡的私人游泳馆,花费较大。”暗访片中,一位建德市民吐露心声。
有着同样困惑的还有萧山、富阳、桐庐等区县的居民。公共体育馆或是维修中暂停对外开放,或是改造完毕却一直没有对公众开放。已经开放的拱墅区某体育场馆,塑胶跑道也存在破损、裂缝,造成影响市民锻炼的安全隐患。
“确实看了视频之后有所汗颜。”杭州市体育局党组成员、二级巡视员漆宪忠坦言,按照体育现代化区县的创建标准,符合标准的城区只有6个,周边区县如暗访片所示,存在人均体育场地不足和“一场两馆”配置不均衡现象。
“我们将正视问题,化被动为主动,制定杭州市全面体育场地建设补短板行动计划,争取到明年年底,人均体育场地面积力争达到2.4平方米,体育场地建设面积力争达到433万平方米,为历年之最。”漆宪忠表示。
现场,临安、建德、淳安等多个区县市相关负责人表示,将通过体育场馆的新增规划建设,为居民带来健康美好的生活。比如,淳安已将体育场、游泳馆纳入“十四五”规划,并列入明年政府投资项目;建德等加大统筹和社会资本投入,确保市民有良好的锻炼场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