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日报讯 唐朝的《簪花仕女图》、五代的《韩熙载夜宴图》、宋朝的《千里江山图》……这些享誉全球的中国古代书画稀世珍宝,分散在世界各地的博物馆。想要欣赏其中一幅,已是十分难得。如今,不同时空的国宝终于有机会“大团圆”了。
今天,“盛世修典——‘中国历代绘画大系’阶段性成果展”在浙江大学艺术与考古博物馆隆重开幕。如果你想要探秘古画的瑰宝,千万不要错过这次展览。展览每周二至周日9时—17时对外开放,大家可在“浙江大学艺术与考古博物馆”官方微信公众号进行预约。
本次展览分为核心馆、专题馆、特色馆,以约500件调色打样稿作品作为主要陈列内容。走进位于核心馆的国宝“珍品”单元,与过往灯光暗淡、布局疏朗的书画作品展截然不同的是,在亮堂宽敞的大厅内,一幅幅1:1大小的名画图像扑面而来,让人应接不暇,展品丰富程度令人叹为观止。
《货郎图》的货摊中放着什么?《清明上河图》里店铺在卖什么?《滕王阁图》的榫卯结构是什么样?“中国历代绘画大系”工程充分利用数字化技术的优势,对图像画面残损度较高的作品进行了“无损”修复,将局部放大数倍后,就可观察到许多原作中不易发现的细节,从中体会到古人的独特匠心和画家卓越的功力。
不仅如此,“大系”在图像拍摄、扫描、校色、印刷等每一步骤都有着极为严格的质量把控,对图像品质精益求精,力求达到原真效果,本次展览的画作皆为“大系”使用的调色样稿,其色彩、品质皆与“大系”出版物一致。
“中国历代绘画作品历经浩劫,许多国宝级名画聚非一日之功,毁仅一瞬之间。”策展人瞿炼说,很多藏画正是通过“中国历代绘画大系”才首次跟世人见面。据了解,“中国历代绘画大系”团队历经16年,联动全球260余家文博机构,为12250余件画作建立了数字化档案,为全球存世的中国古代绘画,建立了迄今为止保真度最高的图像资料宝库。尽管这是开馆以来以中国画作为主的最大规模展览,但也仅仅呈现了“大系”约三十分之一的作品。
“数字化复原”“数字化共享”是浙江大学在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中的重要理念。这次展览中除了“大系”工作出版成果的展示外,还在专题馆展示了敦煌莫高窟第57窟复制窟,在特色馆展出了“无界之境——佛光寺建筑、彩塑、壁画数字化成果”,让历史上同一时期不同样态的文物在新时代“见面”。
“即使用着最先进的设备,千方百计把数字化技术用到极致,记录佛光寺文物的至形至色,依然十分困难。”策展人李志荣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