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年更新升级不断 文一路变成"杭州最长快速路"

2021-10-19 09:33:25

一条承载着城市发展的脉络和密码,不断向西生长的“富裕之路”

都市快报报道 从杭州大江东到临安,一路往西,80多公里,开车至少2个多小时。

如果走绕城高速,也要1小时45分钟以上。

随着文一路“继续生长”,这两地之间,将诞生“杭州最长快速路”。

向东可直达钱江九桥,向西可沿德胜快速路、文一路下穿隧道,一直开到临安科技大道,全长89公里。在畅通的情况下,从大江东到临安,开车预计用不了1个半小时。

从文教区到电子信息区

30年更新升级不断

文一路,这条新中国成立后就存在的道路,俨然是杭州历经风云变幻的一个缩影。

周萍在翠苑一区住了25年,在翠苑街道工作了近30年。

“可以说,我亲眼见证了文一路从一条小马路,逐渐成长为杭州信息产业的腾飞大道。”她说。

在翠苑街道的记录中,新中国成立后,在杭州西北隅建设文教区,自北而南形成三条东西向平行大街,最北的一条名叫文一街。

1966年改名学工路,1981年改名文一路。

“那时候,马路两边都是学校,晚上还有个夜市,学生成群结队来逛夜市。整条路不宽,但青春洋溢。”已经退休的周萍,回忆起文一路,眼睛里都带着笑。“杭州最早的双层巴士,11路和10路,都开在这条路上,一条开到城站火车站,一条开去西湖边。”

1993年,在教工路老电视机厂附近,杭州电子市场开门营业了。

这是浙江省首家电子类产品批发市场,也是当时华东地区规模最大、门类最齐全、知名度最高的电子产品集散地——曾与北京中关村、深圳赛格并称全国三大电子市场。

上世纪90年代末,杭州电子市场和当时的文三路电脑市场交相辉映,共同孕育出全国闻名的“文三路电子一条街”,并由此带动杭州乃至整个浙江电子产业的快速发展。

“到了2000年左右,文教区附近电脑城变多了,文一路上出现最多的人,从学生渐渐变成了搬着各种电子元件、电脑配件的人。”周萍说,当时城中村保亭村还没有改造,在电子市场、电脑市场里工作的人,最喜欢租住在文一路附近的翠苑小区、保亭村等地方。

伴随文一路的更新升级,杭州的城西,也渐渐从文教区向电子信息产业区转变。

三次搬家,越搬越靠西

道路随城市发展脉络而生长

一条街可证岁月。

出生于1993年的李菲,搬过三次家,巧的是,都沿着文一路,越搬越靠西。

“我都没意识到,我到目前为止的人生,都联系着这条路以及它的延伸路段。”李菲说。

李菲出生没几个月,家就搬到了文一路翠苑二区。她说,小时候,城西还属于杭州的“偏远”地带,文一路的人流量并不大。

“那时候杭州还没有大学城,大学基本都在文一路、学院路、教工路一带,我放学后,经常会去这些大学校园里玩。每到周末,经常坐10路车,慢悠悠晃到西湖边。我最喜欢双层巴士二楼的第一排,为了坐到这个位子,宁愿多等几辆车。”

后来,李菲一家从翠苑二区搬到四区,之后又搬到湖畔花园。

去年,李菲结婚,小家安在新金都城市花园,依然沿着文一西路。

“从小学开始,就看门口的路怎么拓宽,怎么翻修……已经习惯了城西的生活,不想离开了。”

李菲上大学是在下沙,放假要从最东边,坐快速公交回城西,路上最少两个多小时。

“每次回来都会吓我一跳,文一路又变了!路变宽了,多了隔离带,有了人行天桥,继续往西延伸……”

她还见证了城西居住区的崛起。

“我小时候,城西还被人说是乡下地方。我大学时,城西就变成了‘豪宅区’,绿城的桂花系,一下子拉高了城西居住品质。”

2010年后,保亭村、骆家庄陆续进行城中村改造,城西的新盘越来越少,人们居住也越来越往西。

改变的不仅仅是居住环境,文一路沿线的业态也在慢慢改变。

李菲回忆,原本文一路上有家万家福超市,后来拆了,建起了物美。

文一路农贸市场二楼有她最爱吃的烤鸡,鲜嫩又多汁。每天有大妈买菜时,顺便到烤鸡店讨要鸡屁股、鸡头给家里的小狗加餐。道路改造后,农贸市场也拆除了。

在文一路创业的阿里巴巴,搬到了当时尚显空旷的未来科技城,依然在文一西路边上。

  • 1
  • 2
  • 3
  • 下一页
  • 全文阅读

标签: 30年 更新 升级 不断

关闭
最新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