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记者吴继峰
草木葱茏,生机勃发,在这万物并秀的仲夏盛暑,除了物理降温的空调间,淮阳区新站镇王拱楼村给村民的心里也新建了一间“降温房”。今年2月份,新站镇王拱楼村建成并投入使用了一个接地气的调解室——“讲理堂”,它是镇派出所融合警务室为解决群众家庭矛盾、邻里纠纷等而成立的村级维权调解站,用“理”化解矛盾,冷静情绪、温暖人心,确保“小事不出村,无事促和谐”,受到群众的广泛好评。
走进讲理堂,映入眼帘的是大厅墙上正中间一个大大的“和”字,两侧书写着“调解千家事,温暖万人心;忍得一时气,免得百日忧”。为有效化解村民的矛盾纠纷,镇里挑选了有丰富经验的老党员、退休干部、教师等自愿担任调解员,现已有58名调解员持证上岗。对于“讲理堂”的设立,无论是村民还是工作人员,都赞不绝口:“村内矛盾纠纷多为鸡毛蒜皮的小事,但一些村民爱面子、认死理儿,图争一口气儿,以前发生过把小事酿成了大错,影响社会和谐稳定的情况。”王拱楼村支部书记姜艳华介绍说,“现在有了‘讲理堂’,村民有了矛盾,涉事人员就会被‘约谈’到这里,由调解人员出面调解。”
“吃饭有时候还咬到舌头呢,都是乡里乡亲,抬头不见低头见,生活中磕磕碰碰在所难免,有时候自己也知道都是小事,不值当去争去闹,但就是觉得面子上磨不开,图争一口气儿,一些小纠纷、小摩擦就会激化成大矛盾。现在有了‘讲理堂’,由国家干部来给俺当调解人,大家都能信服!”村民张大叔赞叹道。
“大家都是几代的老邻居,我们在调解的过程中,一般都会劝当事双方,要有‘退一步海阔天空,忍一时风平浪静;吃亏是福,得理饶人’的思想境界;争取‘和为贵’,用村规民约来自觉约束自己。尽量做到‘大事化小、小事化了’。形成全村群众团结一心,共同促进乡村振兴的良好局面”。调解员退休干部老李说道。
自讲理堂启用以来,该镇群众主动申请化解矛盾纠纷21起,累计排查出矛盾风险63起,涉及宅基地纠纷、违法占地、劳动争议等方面,在讲理堂成功调解52起。新站镇讲理堂以党建为引领,不断完善基层矛盾处理机制,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逐渐形成,构建了基层治理新格局。①9
标签: 化解矛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