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锻炼将被纳入常见慢性病康复手段之列
-规划建设渭河、延河、汉江、丹江、红色健身步道、户外健身步道六大全民健身重点工程
-逐步建立覆盖全域的步道、骑行道、登山道体系
-制定在可利用的水域、空域、森林、草原等自然区域内允许开展的户外运动活动目录
-实施全民健身设施补短板工程项目,重点解决群众身边健身设施不足的难题
-全省树立20个市级品牌赛事、100个县级特色赛事
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构建更高水平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的意见》,引起广大民众的极大关注和热议。
为推动《意见》在陕西尽快落地,我省将出台《陕西省全民健身实施计划(2021—2025年)》,切实为百姓谋福祉,书写体育强省建设新篇章。
全民健身,幸福生活的基础
“全民健身是人民幸福生活的重要基础,是衡量现代化程度的重要标志。《意见》是新发展阶段全民健身事业发展的加速器,对全民健身事业未来发展指明了方向。”西安体育学院教授、陕西省全民健身与健康研究院执行院长杨建设表示,《意见》从更灵活的体制机制、更均衡的资源布局、更绿色的健身载体、更丰富的赛事活动、更广泛的群众参与、更科学的运动方式、更浓厚的社会氛围、更强大的要素支撑8个方面,提出了29项改革措施,从真正意义上阐明了何为更高水平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
“《意见》从多个维度来定义‘更高水平’的内涵。”杨建设介绍,在运动方式方面,《意见》提出“完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标准体系”措施。“按人口要素统筹资源布局”,不仅从场地设施数量上满足全民健身公共服务均等化,而且从场地、器材设施装备的质量及场馆开放、管理人员和社会体育指导员服务规范上健全标准。在“提高健身运动专业化水平”方面,不仅深入实施《国家体育锻炼标准》,而且深化社会指导员管理体制机制改革,提高社会体育指导员质量,激发社会体育指导员活力,并依照《志愿服务条例》开展健身指导服务活动,打通体育教师和教练员参与全民健身志愿服务活动机制。
在“健身指导服务”方面,杨建设认为,可加快运用5G、互联网、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技术来改进场馆管理、器材设施和平台建设,提供科学健身指导信息服务。在“深化体卫融合”方面,首要措施就是完善体卫融合体制机制,加快推进将国民体质监测纳入常规居民健康检查过程之中,将运动处方纳入医生日常疾病处方之中,将体育锻炼纳入常见慢性病康复手段之列。在“支持体育院校加强体育管理、社会体育、休闲体育等相关专业建设”方面,体育院校要联合医疗机构及企业利用竞技体育训练方法、康复手段等科研成果,围绕全民健身领域开展主动健康与老龄化科研重大攻关项目,建立体卫融合重点实验室,并推广常见慢性病运动干预示范应用。同时,加强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休闲体育、运动康复、冰雪运动等相关专业建设,培养高质量全民健身指导人才。
“十四五”末,人均体育场地面积2.6平方米
“落实好《意见》,为人民的美好生活而努力。”省发展改革委总工程师赵新勇表示,近日将由省政府组织召开全民健身工作联席会议,全面安排部署《意见》在陕西的落地。省委宣传部、省发展改革委、省教育厅、省财政厅、省公安厅、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省文化和旅游厅、省卫生健康委、省体育局、省总工会、团省委、省残联等23个成员单位分管领导将参加联席会议,进行责任分工,确保各级各部门在全民健身高质量发展中发挥“主导”作用,研究确定重大方向、重大工程、重大任务,解决重点问题,充分体现陕西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深入实施全民健身国家战略,构建更高水平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推动全民健身场地设施补短板、强弱项、提质量,加快建设体育强省的决心。
赵新勇介绍,目前我省还存在全民健身场地设施总量不足、结构不优、载体不新、质量不高、社会力量参与不足等问题。为更好发挥全民健身在构建新发展格局中的重要作用,“十四五”以来,中央及省上共投资1.5亿元,支持了一批体育公园、全民健身中心、社会足球场、健身步道、公共体育场标准田径跑道、标准足球场地和户外运动公共服务设施建设,使全民健身设施更加公平可及,群众身边的健身场地有效供给扩大,户外运动公共服务设施逐步完善,有效满足了多层次多样化的健身需求,起到了投资引导带动作用。
陕西作为中西部首个承办全运会和残特奥会的省份,省发展改革委共安排省级基建资金14亿元,用于十四运会及残特奥会场馆建设,为十四运会精彩圆满的举办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也在很大程度上完善了我省体育基础设施建设。下一步,省发展改革委将以补齐群众身边的全民健身场地设施短板为重点,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开展城市社区和农村人口集中点体育设施“两提升”行动,深入推进渭河、延河、汉江、丹江、红色健身步道、户外健身步道六大全民健身重点工程建设,显著改善全民健身场地设施条件,逐步建立覆盖全域的步道、骑行道、登山道体系。同时,省发展改革委将继续谋划全民健身项目,积极争取中央预算内投资及地方政府专项债券的支持,扎实推动项目的开工建设,强化事中事后监管,确保项目按期完成并投入营运,“十四五”末达到人均体育场地面积2.6平方米的目标。
多措并举,加快高质量发展
省体育局群体处处长杨文表示:“作为具体落实《意见》的主要单位,省体育局将不负使命担当,巩固拓展十四运会筹办成果,加快完善统筹城乡、公平可及、服务便利、运行高效、保障有力的更高水平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不断增强三秦百姓的获得感、幸福感。”
据介绍,“十四五”期间,全省各级体育部门将在强化落实政府主导责任上下功夫,主动谋划、积极协调、组织实施,推动工作落地见实效。从今年起,我省将开展市(区)全民健身工作评估、全民健身示范县评估,对评估成效突出的市、县给予项目资金奖励。同时,每年对全民健身先进单位、先进个人进行表彰。
我省体育系统将积极实施全民健身设施补短板工程项目,重点解决群众身边健身设施不足的难题,推动市级“六个一”、县级“七个一”、镇村(社区)“三个一”场地建设。支持建设240个左右全民健身设施项目,推进城市社区和农村人口集中点体育设施提升,加强现有场地设施智能化改造和到期器材更换。推动体育部门管理的公共体育场馆全部足时开放,推动机关、企事业单位、学校体育场地设施开放试点并取得实质性突破,确保体育场馆为民所用。同时,全省体育系统建立高水平运动队帮扶基层体育社会组织机制。
全省体育系统将重点解决好健身服务中谁来服务、服务什么、怎么服务的问题:打通体育部门和体育协会之间的渠道,让各级协会成为承接全民健身工作的主体,实现大众项目协会全覆盖;鼓励支持俱乐部发展,规范社会体育指导员队伍,提升指导员水平;建立完善的健身站点制度,引导群众自发性健身组织发展,提供丰富的群众科学健身指导产品;充分发挥市县国民体质监测中心(站)的作用,开展常态化的体质测试;通过健身组织,开展健身活动,并建设智慧体育平台,开展一系列健身服务,满足群众多样化健身需求。
全省体育系统将以提升重大赛事为龙头,打造三级联赛为骨干、树立品牌特色为抓手、赛事活动丰富多样、各类人群广泛参与、竞赛活动组织规范有序、对群众吸引力较强的竞赛活动体系。创新开展多层级联动、多项目覆盖、全年龄段参与、全社区开展的群众“家门口”的健身运动会。巩固发展群众足球三级联赛和篮球、羽毛球城际联赛,把联赛做大做出影响力。在全省树立20个市级品牌赛事、100个县级特色赛事,着力打造“一市一品牌”“一县一特色”,激励各级及社会各方面办赛积极性。
记者从相关部门了解到,今年全省多部门联动,将出台推进体育公园建设指导意见,推动体育公园拆墙透绿、免费开放;推动体育赛事活动安保服务社会化、市场化、专业化发展;开展自然资源向户外运动开放试点,制定在可利用的水域、空域、森林、草原等自然区域内允许开展的户外运动活动目录;建立户外运动安全分级管控体系,分类制定办赛安全标准;制定实施运动促进健康行动计划;制定政府购买全民健身公共服务的办法及实施细则等任务。各市将重点把“新建居住区人均建筑面积不低于0.1平方米或室外用地不低于0.3平方米标准建公共健身设施,纳入施工图纸审查,验收未达标不得使用”这一刚性要求落到实处。
一张蓝图,面向未来。引领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建设不断迈向更高水平,助力全民健康、全民幸福,陕西已经在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