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口日报·周道客户端记者 张猛 通讯员 王超平
靠种荠荠菜,年收入百万元,你信吗?
西华县东夏亭镇西街村村民胡心建和南街村村民袁海丰于2021年冬天承包380多亩地种植荠荠菜,短短3个月的时间内,净赚200多万元,这事儿在当地成为佳谈。
日前,记者前往这个荠荠菜种植基地进行实地探访。
初见成效:每亩地净利润近6000元
出东夏亭西街,沿着东清路,向南行驶3公里,便能看到一整片的荠荠菜地,绿油油、青翠翠的,在阳光的照耀下绿得发亮,成群的人们正在地里收摘。
“这是我们留的二茬,想试试收获怎么样,那边还有一些晚茬的,其余的都种上小麦了。”见到我们过去,正在地里忙碌的袁海丰赶紧迎过来介绍。
袁海丰所说的“二茬”是指在第一次收获时,把小苗、弱苗留下继续生长,待二次收摘。“晚茬”是指在收获后,重新种植的。
袁海丰介绍,二茬荠荠菜,一亩地已经收了1000多斤,没收完,还在收摘,晚茬还没开始收。二茬荠荠菜也比种小麦划算,但是,二茬和晚茬的收获时间赶在春季,气温转暖,荠荠菜容易老,对收获时间节点要求较严,害怕工人不好找,来不及收,没敢留那么多。参加收摘的都是附近村庄的妇女和老人,按每斤0.4元的工钱计算,工人平均每天可挣100元左右。
“一亩荠荠菜保守也能产3000多斤,如果弄得好,一亩地产5000斤到6000斤也正常。”袁海丰说,“我们去年少浇了几次水,一亩地只产4000多斤,收获后就种上了小麦,只留一小部分二茬和十几亩的晚茬做实验。”
“去年荠荠菜价格高,你们可不少赚吧!”记者问。
“去年价格确实高,我们一亩地毛利润有8000多元,除去人工费、土地流转费和其他费用,一亩地净利润近6000元,我们承包了380多亩地,确实小赚了一笔。”袁海丰自豪地说。
记者粗略算了一下,一亩地6000元,10亩地6万元,100亩地60万元,380多亩地就是200多万元。这是一季的收入,还没算二茬、晚茬和种小麦、玉米的收入。
袁海丰介绍,收了荠荠菜还能种小麦,比正常种植的冬小麦晚了一两个月,产量会低一两百斤。小麦收获后,种水果玉米,或者搞青贮。水果玉米生长周期短、收获早,能确保荠荠菜的种植时间。
“这几十亩二茬和晚茬收获之后种植什么,不会闲置着等待种荠荠菜吧?”记者有点疑惑地问。
“不会的,我们这几天收结束就开始种水果玉米,论斤卖,一亩地又能挣1000多元。到收小麦的时间,我们正好收玉米。我们担心的是,掰玉米棒子的时候,正赶上收小麦,群众忙、天气热,害怕工人不好找。”
创业设想:市场前景好 有望突破1000亩
“你们是怎么想起来种荠荠菜的?”
“主要是政府号召!我和胡心建是发小、同学,更是好朋友。心建常年在外打工,也承包过几年地,攒了一点钱。我在信阳搞绿化、装修,也做灯饰生意。我们都想在家乡做点事情,正赶上政府号召有志青年回乡创业,我们就商量着找机会回来发展。”袁海丰说。
一次偶然的机会,袁海丰和郑州一家饭店高管一起吃饭,无意中谈到荠荠菜深受顾客欢迎、需求量持续增长。收到这个信息后,种植荠荠菜的想法便在袁海丰心中油然而生。下定决心后,袁海丰和胡心建就到商丘市虞城县利民镇种植基地考察,学习种植经验,联络销售渠道。先后与河南三全集团、思念集团、上海湾仔码头、北京荠荠菜加工总厂等5家单位签订了供货合同。
胡心建懂种植、会管理,袁海丰有人脉、有销售渠道,说干就干,2021年秋季,二人结伴返乡,找村党支部书记联系,商量具体事宜。在村、镇领导的帮助下,二人顺利承包380多亩地,开始创业的第一步。
“当时也有相当一部分人不看好我们的行为,认为种荠荠菜不行,说我们瞎折腾,现在他们都认识到我们做得对了。现在已有岳庄、袁辛甲、木岗寺、大袁、看张等几个行政村的种植大户找我们联系,也想种荠荠菜,想让我们帮助联系销售。根据大家的意愿,我们联系了5个人,共同出资100余万元,成立了以胡心建为法人代表的‘西华县冬夏人农民种植合作社’,准备进一步扩大种植面积。”袁海丰说。
下一年,荠荠菜的种植面积会更大,袁海丰和胡心建已经与群众谈好土地流转的相关事宜,收了小麦他们就把土地接过来。再加上合作社其他成员和部分农户的土地,种植面积有望突破1000亩。
“你们不担心种植面积大了价格会下滑吗?没人收购了怎么办?”记者有点担心地问。
“这个完全不用担心,现在荠荠菜需求量很大,供不应求,短时间内不会出现卖不掉的情况。再说,我们有自己的打算。”袁海丰说。
长远规划:打造一条龙深加工产业
“我们不会仅仅满足种植荠荠菜的利润,我们主要的目标是建设2条到3条生产线,搞荠荠菜深加工,做成产品进行销售,利润会更稳定、更可观。”袁海丰说。
建设冷库和加工生产线,就需要建设用地。在村委和镇政府的帮助下,他们已经向县有关部门递交了建设冷库和加工生产线的建设用地申请,在建设用地没有得到批复前,袁海丰和胡心建正在积极寻找可以租赁的冷库和厂房。
冷库和生产线完全建成后,可做到年产值800万元左右,带动脱贫户、监测户80人左右就业,上缴利税80万元左右,每年增加村集体经济15万元。不仅可以对自己种植的荠荠菜进行深加工,而且可以收购周边村庄和乡镇种植户的荠荠菜,让更多的种植户受益。
“我们不唱高调,不能说是带动多少人实现家门口就业,给群众增加多少收益,最起码是我们富裕了,其他群众也得到好处了!”袁海丰言语很朴实,却透着自信。②8
标签: 东夏亭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