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口日报·周道客户端记者马治卫通讯员熊新奇
农村人居环境集中整治工作开展以来,商水县践行“突出重点、选准载体,多元投入、全域推进”的工作思路,坚持“三个结合”,持续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质增效。
“高位推动”与“群众参与”相结合
商水县坚持“高位推动”与“群众参与”相结合,广大干群齐心协力,共同奏响了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大合唱。一是加强工作调度。该县调整充实了由县委书记任组长的县人居环境整治工作领导组,把23个乡镇(街道办事处)划分为23个战区,联系乡镇(街道办事处)的县处级领导干部任政委,乡镇(街道办事处)党(工)委书记、乡镇长(主任)分别任指挥长和副指挥长;成立5个督导组,常态化开展过程督导;实行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周调度制度,通报工作进展情况和督查发现的问题,部署下一步工作,已召开调度会12次。二是狠抓资金整合。县财政统筹整合5600万元保洁费用、3000万元专项资金和3130万元各类产业扶贫分红资金,全部用于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是撬动社会资金。按照“公益事业、人人参与”的原则,通过“一事一议”,众筹资金;积极动员社会各界爱心人士、乡贤,反哺家乡、共建美好家园。截至目前,全县已筹集社会捐资7800万元,为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供了资金保障。
“点上突破”与“面上提升”相结合
商水县在农村人居环境集中整治过程中,坚持“点上突破”与“面上提升”相结合,充分发挥示范引领作用,达到了整体提升的良好效果。 一是选择试点,示范引领。该县根据行政村基础条件,选择城关乡柴堂村、董营村和吴楼村作为试点村,对照标准,集中整治提升。在此基础上,召开现场观摩会,要求全县各乡镇(街道办事处)以试点村为标杆,率先打造出示范村。二是明晰标准,分类整治。根据基础条件把所有行政村划分出一类村、二类村和三类村,实施分类整治。要求一类村有亮点、有特色,高标准、高质量打造;二类村有重点、全方位打造,提升村庄颜值;三类村先解决净起来问题,保证治理“六乱”、开展“六清”落实到位。全县共划分一类村176个、二类村201个、三类村199个。三是以点带面,整体提升。通过分类管理、示范引领,有效推动全县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全面提升。全县已打造农村人居环境示范村108个、“四美乡村”26个、“五美庭院”4.8万个;建设文化长廊23万米,村级小游园593个,小花园276个,小菜园、小果园10193个;栽种树木及各种景观树110万株、绿化苗木1.3万亩;清理沟渠1310千米,拆除残垣断壁1960处;修建污水管网110千米等。
“阶段评比”与“常态推进”相结合
为全面提升农村人居环境集中整治行动成效,商水县坚持“阶段评比”与“常态推进”相结合,以问题为导向,立足常态长效,聚焦重点难点,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奠定良好环境基础。一是定期观摩评比。每月开展一次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观摩评比活动,按照分类随机抽取行政村进行观摩,根据评比结果划定一类乡镇(街道办事处)、二类乡镇(街道办事处)和三类乡镇(街道办事处),对一类乡镇(街道办事处)奖励工作经费15万元、二类乡镇(街道办事处)奖励工作经费10万元,对三类乡镇(街道办事处)扣除工作经费5万元,通过开展观摩评比活动,形成了比学赶超的浓厚氛围,有力促进了全县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提质增效。二是落实网格化管理。全县每50户为一个网格单元,设置网格长,全县共划分网格6000个,根据工作开展情况,每个网格长每月补贴100元。组建专业化队伍,分村组织成立改善农村人居环境专业工程队,明确1名专业工程队长,目前,全县共有576个工程队、8256名队员,682台专业机械已全部到岗到位。三是纳入目标管理。完善县、乡、村三级考核体系,建立长效机制,把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纳入年度目标管理。全县统一进行垃圾收运、处置,乡镇(街道办事处)成立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专班,行政村成立保洁队伍、设立户厕改造服务站;县乡村每年开展一次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先进单位和先进家庭表彰活动,形成“商水是我家,清洁靠大家”的良好氛围。②7
标签: 人居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