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山:高标准建设公共文化设施 高水平提升文化内容品质

2021-09-08 10:45:30

到城市书房感受书香,去博物馆追寻历史,来文化礼堂学舞蹈……在杭州萧山,蓬勃发展的公共文化服务事业,正在不断满足百姓的精神文化需求。

作为一个文化强区,萧山坚持以人为本、文化民生、文化惠民的理念,深入实施文化惠民共享计划,完善标准化、均等化、数字化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形成政府主导、社会参与、群众受益的共建共享格局,不断提升广大群众的幸福感、获得感。

高标准建设公共文化设施

在瞿缦云故居重温红色历史,在丄美术馆感受艺术的熏陶,在河上非遗展示馆体验手艺精巧的竹龙……每到周末,不少市民和游客就兴致勃勃地前往河上镇尽情打卡。

“串联成线”,河上镇通过“文化+”和“产业+”,依托老建筑打造各种名人故居、纪念馆、非遗馆和抗战主题馆等,在当地形成具有鲜明地域特色的“乡村博物馆群落”。比如抗战主题类有中美合作抗战纪念馆、萧山抗战纪念馆;乡贤主题类有瞿缦云故居、魏风江纪念馆等;地域文化主题类有萧山科举博物馆、河上非遗展示馆等;较为综合的,还有丄美术馆。

这仅是其中一幕。年来,我区统筹推进重大公共文化设施建设,高标准建设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浙东运河萧山段)、“五馆合一”城市文化公园、世界旅游博物馆、茅湾里印纹陶博物馆等重大文化空间。构建区镇村三级公共文化设施网络,加快推进萧山博物馆、萧山文化馆、萧山图书馆以及镇街综合文化站设施提升改造。完成农村文化礼堂行政村基本全覆盖,实现社区文化家园覆盖率达80%以上。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公共文化服务,建成名人馆37处、永兴书房18家、潮文化Park8家、“悦读益站”185家,启用高帆摄影艺术馆、丄美术馆、徐双喜书法艺术馆等文化空间,催生城市文化活力。

接下来,我区将继续高标准建设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浙东运河萧山段)等重大文化空间,高质量改造提升萧山博物馆、区文化中心,拓展城市书房、“潮文化Park”等新型文化空间,因地制宜建设完善镇街综合文化站、农村文化礼堂、社区文化家园等普惠文化设施,美丽乡村示范村和提升村文化建设资金不少于总投入的8%,助力乡村文化振兴。到2025年底,实现全区每百人拥有公共文化设施面积超过65方米,形成城乡一体“15分钟品质文化生活圈”。

高水提升文化内容品质

暮色渐合,华灯初上。在蜀山街道赵家墩村,晚饭后的人们被村文化礼堂里动听的越剧歌声所吸引。室内,三四十名村民身着戏服,正在老师的指导下练曲目。“原来村里都是一些零散的越剧爱好者,现在通过‘文化管家’把我们聚集在一起,每周都能去村里的文化礼堂上越剧课,我的业余生活都被点亮了。”一位村民表示。

这是“文化管家”的触角不断向基层延伸的写照。2018年,“文化管家”项目正式启动。历经三年,萧山以“文化管家”为样本,“引导社会多元投入,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效能”项目成功创建为第四批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项目,被全市、全省现场推广。项目运行以来,“文化管家”团队在全区范围内助力镇、村组建文化团队530支,开展各类活动460余场,线上线下累计艺术培训超10000小时,服务群众达50万人次。

“文化管家”项目的推广,是我区进一步健全和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提升群众文化内容品质的缩影。年来,我区持续深化“乡村十二季”“湖畔文”“周末剧场”“你点我送”等文化惠民品牌建设。2020年全区送戏下乡866场次,队伍培训578期、19.7万人次,图书馆送书下乡10万余册,举行讲座展览2117场次,组织品牌节庆活动308次,公共文化服务绩效评估全省总排名第九。

今后,我区将继续高水办好品牌文化活动。持续开展“你点我送”“周末剧场”等文化惠民活动,统筹实施文化、体育、宣教、健康活动进基层系列工程,激发乡村文化内生动力。深入推进“全民艺术普及”活动,5年内实现艺术普及50万人次。深入推进“湖畔文”全民阅读,从经典书籍中汲取精神力量。开展“群文欢动迎亚运”系列活动,营造全民迎亚运的浓厚氛围。(作者:记者 童宇倩)

标签: 萧山 高标准 公共文化 设施 高水平 文化内容 品质

关闭
最新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