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赋能五水共治 临平东湖实现美丽河湖长治长美

2021-08-26 08:59:22

夏天的内排港风浪静,蔚蓝的湖水倒映着广袤蓝天、白云朵朵,吸引不少市民来此驻足、散步。清冽的水源则为这一隅夏日美景“锦上添花”。

回溯漫漫时间长河,内排港有过水清如镜、游人如织的过往,也有过污水横流、臭味难掩的教训。内排港的改颜换貌,正是东湖街道年来“五水共治”成效的缩影。今年以来,东湖街道再接再厉,强力推进“五水共治”各项工作,致力提升京杭运河流域水质,积极探索巩固剿劣成果长效机制,走出了一条可复制可推广的“数字治水”之路。

如今,行走在绿水两岸,东湖的故事因为水环境整治而翻开新的篇章,“数字治水”的红利正在逐步释放——城市能级提升,产业更新迭代,居民的生活迈向更高品质。

凝聚“战斗力量” 打好科学治水攻坚战

东湖街道位于临区北部,背靠大运河,辖区内共有区、镇、村三级河道118条。河道水系错综复杂,水质存在先天劣势。年来,由于企业增多,人口集聚,城市水环境压力越来越大,同时,上游来水水质、污染来源分布及辖区产业形态对水质影响等方面摸排分析“疑难杂症”并存,治水难度较大。

污染在水里,根源在岸上。带着“不破楼兰誓不还”的决心和毅力,东湖街道上下一盘棋,全力打响治水攻坚战。

今年以来,街道累计召开水质提升、“污水零直排”工作部署会议50余次,进一步压实“一人一河”河长制度,建立起现场督察巡查、信息沟通交流等工作制度,随时掌握河道治理工作进展及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制定部署了《东湖街道河湖水环境提升“3+2+1”工作实施方案》。在城市管道污水治理方面,则加快“污水零直排”项目建设,明确了《东湖街道2021年度“污水零直排”创建攻坚行动方案》,切实做好源头管控工作,杜绝新生污染源入河。

值得一提的是,为了治水更高效,街道创新治水理念,将云计算、大数据分析和人工智能应用于水环境治理实践中,于今年上线了“一区一品”智慧水环境”台,通过“一个云端管理台+十大类模块”的数据分析,为破解河道水质监测、排查污染源头等治水难点、痛点问题“把脉问症”,开出良方。依托先进智慧台,东湖将科技治水、生态治水的模式推向新高度。

截至目前,东湖街道完成巡河1254次,出动294人次,共发现大小河道问题1600余个,巡河发现的问题已全部销号。街道相关部门开展“污水零直排”联合检查42次,出动252人次,确保“污水零直排”创建项目顺利推进。

随着治水工作持续推进,城市环境蝶变随处可见。余庆桥港水生态恢复,朱家里河清淤疏浚,叶家桥港岸线植被恢复等工程正在加快推进。禾丰港进行水质提升、有机更新后,颜值与功能并重,大手笔投入景观提升工程,建设包括年轮公园、乐享天地、花间望水、文韵清风、桥韵花园等,成为了城区一道靓丽风景线。

打通 “数字管网” 推动“污水零直排”建设

前段时间,华枫名苑小区“污水零直排”工程项目竣工。从4月入场,到7月底结束,不到3个月的时间,华枫名苑彻底告别了管道破损老旧、雨污水混流的时代。

随着东湖街道城市化进程加快,新房入市的同时,不少社区也进行了拆迁安置。像华枫名苑一样,地下管道“年龄”超过10年的小区不在少数。由于老旧小区普遍存在地下管道不同程度破损,部分住户私接、错接污水管等问题,导致雨水和污水混流,影响小区周边河湖水质。

为彻底解决这个治水“老大难”问题,2019年,东湖街道全面开展“污水零直排”工作,并在合丰花苑南区进行试点改造,取得积极成效。

依托智慧水环境台,街道对小区内部老旧破损的管网进行集中更换,并在每节管道上打上“身份ID”。“我们在更换过后的每节管道植入数字芯片。芯片采集到的数据都会统一纳入智慧水环境管理台,所有信息在台上都有直观体现。”东湖街道相关负责人介绍说,该台通过传感器探测、地理信息系统定位、数据分析等手段,将雨污水管网绘制成一张可观可感的地图。“比如,晴天雨水管道水流不断问题,过去需要大量人力进行排查,现在只需管理台分析成因,几分钟就能找到问题根源。”

据悉,这套“数字治水”系统不但能监控小区管网,还能测控雨量、预警水质等,尤其在汛期,通过治水系统预测淹没点,还可以提前部署救援人员。

今年2月,东湖街道“一区一品”智慧水环境台通过了杭州市级评审,正式投入运营。经过半年的优化提升,在原系统的基础上创新开发了运维数字化监管模块。小区物业通过移动端APP打卡上传巡查、运维记录,责任科室从台监管端实时查看运维情况。“各物业单位是否定期对管道进行运维,运维内容是什么,全都清清楚楚。”该负责人说,“有运维问题也可通过APP一键发送至责任主体,提高办事效率,实现运维监管的全覆盖。”

今年是东湖街道开展“污水零直排”建设的第三年。截至目前,已完成“污水零直排”生活小区创建11个,工业企业42个,其他类(六小行业54个、公建类3个)。预计到年底还有26个生活小区,8个工业企业及其他199个单位完成创建。

建设“智慧河道” 实现美丽河湖长治长美

“感觉湖水变得更清澈了,有时候可以看到水草、小鱼。周围还有景观公园,非常漂亮。”来,家住中铁逸都小区的张阿姨吃完晚饭,都要和家人一起到附的禾丰港周边公园散散步,对于禾丰港如今的变化,她说:“水清河美,环境越来越好了,要点个赞。”

禾丰港属运河水系,是上塘河以北主要的行洪及汇水河道,其水质情况对临辖区整体水质有较大影响。禾丰港支流有十余条,像一条条“毛细血管”,流经东湖街道内主要交通道路。此前,禾丰港作为V类河湖,存在水域感官效果差、水体浑浊透明度低、水动力不足等一系列问题。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切实提升河道的自我净化能力,前段时间,东湖街道在禾丰港上流水域开展了“水下森林”测试项目。通过在水底种植合适的水生植物,建立起良好的水生生态。经过一个月的水质监测,河水污染物指标数据均下降约15%。另一方面,进一步建设“智慧河道”,在禾丰港部分河道建起3个水质在线监测站和1个AI人工智能行为识别系统,将大数据应用于水环境治理,为河道装上“智慧大脑”。

“监测设备安装河段,南起北沙路,北至320国道,全长1公里。通过抽取水样,分析形成实时数据传输到智慧水环境台。对比周边社区、企业的污水运行情况以及上下游水质变化情况数据,河段水质变差成因就能一目了然。”东湖街道相关负责人说,“锁定了污染源,就能针对问题快速行动,逐个‘销号’。”

除了水质监测,智慧水环境项目还包含VR智能巡河系统、AI人工智能行为识别系统、应急事件处置及管理系统、区块内水文水动力模型等,同时能实现对区域地表水水质、初期雨水雨情雨量、生活小区进出水衡等十个模块的实时监测、预警。

此外,一排排沿河安装的AI人工智能行为识别系统也是东湖“数字治水”的一大亮点。“它像天眼,能捕捉到人的动态行为。之前有人夜间非法捕鱼,系统立即向管理台发出警报,我们就能及时制止。”该负责人说。

悠哉东湖水。东湖,因水而生,因水而美,也因水而兴。去年,国家级乡村振兴示范区、浙江省乡村全域土地综合整治与生态修复工程示范项目——“东湖天域田园”项目落户东湖,以西太洋360亩纯天然湖漾为核心,集农业、文化、旅游“三位一体”,助力乡村振兴和产业融合按下“快捷键”。眼下,“东湖天域田园”项目2期工程正在紧锣密鼓进行中,随着滨湖游步道的升级和景观公园的建设,一派江南水乡风貌已初显成效。未来,它将进一步带动当地农业种植园、民宿、自主产业等多面开花。杭州日报讯 (作者:孟露 王佳敏)

标签: 数字赋能 五水共治 临平 东湖 美丽河湖

关闭
最新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