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历过转院会发现,很多检查上一家医院做过,到下一家还得一模一样再做一遍。
张女士患腰椎间盘突出,5年前开始治疗。之前一直用膏药、打针、推拿等方式缓解,最近情况开始严重。在医生建议下,她到杭州一家医院做磁共振,检查之后,配了很多药,效果不是很明显,还是很痛。
后来她听朋友介绍杭州××医院看腰椎间盘突出很好,就又来这家医院。医生建议她先拍个片子,她说刚拍过,医生问哪里拍的,说颗粒感太重看不清,要重新拍。“太麻烦了,上一家医院也是大医院,检查结果为什么不认,浪费时间又浪费钱。”张女士的困惑,相信不少人都经历过。
检查结果不能互认,有多方面原因。有的是不好认、不敢认。张女士遇到的可能是医院间的拍片标准不统一导致的“不好认”。记者走访了解到,不同医院仪器存在差别,有些精细指标的检查结果会存在一定差异,医生可能“不敢认”其他医院的检查结果,避免不必要的医疗纠纷。
也可能是不愿认、不能认。72岁的周先生是萧山人,来回跑医院已经10年了,习惯每次先在萧山看,查出有问题再到杭州主城区看。今年6月底,他在萧山做了磁共振,查出来怀疑有瘤,吓了一跳,马上去了××医院。医生要他重新预约做磁共振,他说萧山做过能不能用,“医生摇摇头,说还是重新做吧。”
为什么不愿认、不能认?杭州一家医院相关科室负责人说,检查结果比较依赖医生主观判断,有的检查有时效性,间隔不能太久;医院的医疗器材和医生水平不一样,做出的判断也会有差异。因此有时医院“不愿认”“不能认”。
老百姓呼声高的事项,就是改革突破的重点。今年以来,在市委改革办和市卫健委的指导下,富阳区积极探索“医学检查结果互认共享”改革,目前初步实现区域内6家公立医院检查检验结果互认共享。
富阳区是怎么做到的?归根结底就是破解了“四不认”难题。
针对“不愿认”,出台医保激励和薪酬激励制度。结果互认所产生的医保支出节约成本,大部分用于补偿医院减少的收益。如此一来医院的支出和设备耗材减少了,但医院利益没有受损,医生的收入也没有降低。
“不能认”,往往是标准不统一。通过改革,制定了11套互认标准规范,让互认内容从“医生弹性定”变成“规则刚性定”。比如血型,明确互认时限为“终身”,除输血前鉴定等五种情形外,其他情况直接互认。
针对门诊、住院诊疗流程规范不一致,通过把互认的项目规则流程数字化、智能化,统一规范。诊疗流程就从改革前的8个环节简化为改革后的“一键互认”,破解“不好认”难题。
同时组建专家委员会,进行互认项目审核;财政出资购买“职业责任险”,医务人员开展检查结果互认产生医疗纠纷的,予以患者最高100万元赔偿,消除医生结果互认的后顾之忧。
截至7月30日下午4时,富阳区已累计实现检查检验结果互认8307项次,节省医保基金、患者个人费用支出约168.8万元。
到8月5日,已完成277个互认项目上线全区6家公立医院、25家医共体分院。相信用不了多久,检查结果互认这项惠民改革,就将在杭州全市各大医院推广,到时候“一家医院检查,全市医院互认”,将成为现实。(作者:见习记者 王珂 记者 殷军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