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至2020年年底,安徽省合肥市拥有各类体育场地设施数量超2万个,人均体育场地面积达2.06㎡,超过人均2.0㎡的预定目标,并且实现城市社区和农村行政村全民健身场地设施全覆盖。
全市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人口约360.6万人,平均参与率达38.5%,提前达到全民健身计划(2021~2025年)发展目标。
记者从市财政局获悉,“十三五”时期,全市累计投入财政资金24亿余元,支持全民健身场地设施建设和赛事活动,城区“10分钟健身圈”基本形成。同时,投入全市中小学体育场馆设施建设资金超过10亿元。
加快场地设施建设。“十三五”期间,全市累计投入20.4亿元,先后建成市民篮球公园、市球类健身馆、长丰县体育中心、庐江县体育馆,以及南艳湖、瑶海和肥西3个全民健身中心,并开工建设肥东、庐阳全民健身中心。同时,将全民健身苑、笼式多功能健身场、笼式三人制篮球场等,纳入市政府为民办实事事项和民生工程强力推进。在此基础上,立足现有条件对成熟的公园和小镇进行改造升级,划分不同体育健身锻炼功能区,配建相应健身器材,建成体育公园和体育特色小镇15个。
保障赛事活动开展。“十三五”期间,全市累计投入3.7亿元,先后举办合肥国际马拉松赛、环巢湖自行车赛、中日韩三国围棋赛、合肥市全民健身运动会等各类市级以上体育赛事活动350余项次,参与人数超200万人次。各县(市)区、开发区根据区域山水人文特点,开展千人万里长跑、中国热气球挑战赛、半程马拉松、奥跑中国等全民健身活动近1000项次,活动覆盖人群超500万人次。其中合肥国际马拉松赛已经被国际田联评为国际“金标”赛事。
助力体育产业发展。我市将体育产业纳入全市财政扶持产业政策体系,对社会资本新建体育场馆给予最高500万元补助,对社会力量承办国家级以上体育赛事给予最高100万元补助,鼓励丰富市场供给,激励职业体育俱乐部争先进位。“十三五”期间,累计投入3000余万元,支持社会资本新建体育场馆30个、社会力量承办体育赛事13个。此外,市财政自2019年起开始投放市民健身补贴资金,通过发放健身消费券,有效激活和释放体育消费市场活力,推进国家体育消费试点市建设。2021年预算安排1000万元,首批400万元体育消费券已于6月发放。全市160余家体育场馆参与活动,涉及球类、游泳、击剑等多项运动类别。截至7月底累计发放26.5万张,已核销6.9万张、325.6万元,实现订单转化超700万元。(作者: 陈利丽 记者 黎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