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沧隧道试通车“满月”
海沧大桥通行实现有效“减压”
“四桥两隧”新格局下,跨岛交通日均车流量上升,出行需求进一步释放
一个月前,6月17日,全国第三条、厦门第二条海底隧道——海沧隧道试通车。厦门交通运输部门昨日提供的“满月”数据显示,这条通道极大缓解高峰期厦门西向进出岛交通压力,在“四桥两隧”新格局下,跨岛交通日均车流量有所上升,出行需求进一步释放。
相关数据显示,试通车以来,海沧隧道车流量逾80万辆次,海沧大桥月车流量从约470万辆次下降到约440万辆次,早、晚高峰拥堵指数降幅明显。
过去的一个月里,厦门市民朋友圈里关于“海沧大桥太堵了”的内容少了很多,有市民这样留言:“现在上下班走海沧大桥是真的快乐!”本报记者通过多方走访,从现场和数据中看变化、看发展。
高峰期海沧大桥
拥堵指数明显下降
作为厦门西向进出岛跨海通道,海沧隧道建设的一个初衷,就是为了缓解海沧大桥超负荷通行压力。
厦门市交通运行监测指挥中心(以下简称“市交通局监测中心”)提供的数据显示,一个月来,海沧隧道车流量逾80万辆次,日均约2.76万辆次。与之同方向的海沧大桥,月车流量从约470万辆次下降到约440万辆次,下降幅度约为7%;日均车流量约14.65万辆次,下降约1万辆次。
“7%”“1万辆次”的数据看似不大,但如果将数据收集范围缩小,便能看出端倪:下降的车流,大多数集中在早晚高峰,高峰时段拥堵指数降幅明显(详见右侧数据)。
不过,海沧大桥目前的车流量仍处于超负荷状态,随着市民出行习惯的改变,海沧隧道的“分担”作用或将日益凸显。
同时,厦门跨岛通道建设仍在稳步推进。“比如,厦门大桥‘四改六’已经实现半幅通车,正在建设的第二东通道(翔安大桥),计划在近期吊装首段钢桥箱梁,正式进入上部结构建设。”市交通运输局相关负责人说,上述跨岛交通项目,将“接力”在明年上半年、明年底完工投用。
市民跨岛通行
满意度提升
一个月间,随着海沧大桥高峰期拥堵指数大幅下降,市民对跨岛交通出行的满意度明显提升。
“之前堵得让人很焦虑、很心烦。”家住海沧、工作在岛内的李惠君,每天开车上下班,海沧大桥是她的通勤路。李惠君直言,高峰期大桥堵车时,轻则堵50分钟,严重时则要堵2个小时。
6月17日海沧隧道试通车首日,李惠君特意绕路从海沧隧道进出岛,“全程几乎没踩一脚刹车,这感觉太棒了。”李惠君感叹。
市交通运输局分析,作为厦门本岛北部片区与海沧区的跨海通道,海沧隧道逐步成为新阳、马銮湾片区居民的出行首选。家住海沧万科城、在机场工作的市民王军逸,自隧道开通后,上下班再没有走过其他跨海通道,“通勤时间从一两个小时,变成稳定可控的25分钟。”他说。
此外,随着地铁2号线凝聚效应的增强、公交接驳线路的不断优化,不少市民改选公共交通出行,对缓解海沧大桥通行压力也起到了积极作用。
【数据】
海沧隧道车流量
一个月来逾80万辆次
日均约2.76万辆次
海沧大桥车流变化
●车流量
○海沧隧道开通前:约470万辆次
○海沧隧道开通后:约440万辆次
○降幅:7%
●拥堵指数
海沧隧道开通前:
○进出岛早高峰(7:00-9:00),海沧大桥平均拥堵指数分别达到7.60和2.31
○进出岛晚高峰(17:00-19:00),海沧大桥平均拥堵指数分别达到5.86和1.34
海沧隧道开通后:
○进出岛早高峰(7:00-9:00),海沧大桥平均拥堵指数变为4.58(降幅达39.73%)和2.16(降幅为6.43%)
○进出岛晚高峰(17:00-19:00),海沧大桥平均拥堵指数变为4.47(降幅达23.68%)和1.21(降幅为9.65%)
(注:拥堵指数0-2为畅通, 2-4为基本畅通,4-6为轻度拥堵, 6-8 为中度拥堵,8-10为严重拥堵。)
“四桥两隧”
日均车流量变化及占比
●海沧隧道开通前:56.56万辆次
●海沧隧道开通后:59.24万辆次
●各条通道通行量占比:
海沧大桥:24.72% 集美大桥:23.14%
杏林大桥:21.10% 翔安隧道:20.79%
厦门大桥:5.55% 海沧隧道:4.70%
【链接】
马青路
(石塘立交到翁厝立交)
将改造提升
结合市民提供的线索,本周工作日期间,本报记者持续关注厦门早晚高峰时段交通情况,发现岛外马青路东方高尔夫至鳌冠加油站段进岛方向拥堵情况时有发生。
“这段路是新阳、马銮湾方向经海沧隧道进岛的必经之路。据观察,鳌冠加油站十字路口,两车道直行、一车道左转,左转和直行红绿灯不同步,高峰期车流量加大,直行道就开始拥堵。”市民李惠君说,是否可以考虑高峰时段这个路口禁左,同步灯控,改为三车道直行、左转车辆直行再掉头?
有关部门回应,将认真考虑市民建议,不过,问题根源还在于马青路这段路的通行能力不足。记者获悉,今年,马青路(石塘立交到翁厝立交)改造提升工程将开工,将全程建设下穿通道+高架桥,提升通行能力、打通堵点。厦门日报讯(记者 徐景明 卢剑豪 林钦圣通讯员 郭俊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