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资料图)
商圈之下,地底环路四通八达,有效缓解地面交通拥堵;智慧跑道,AI智慧杆自动记录使用者的运动数据,让市民健身“轻装上阵”;集灯光、语音提醒和动态监测功能于一体的智慧斑马线,闪闪发亮会“说话”,保障行人安全……
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必须坚持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近年来,余杭坚持以科技创新推动高质量发展,处处涌动着创新热潮。
基于光动量效应的极弱力测量科学装置性能指标世界领先,“之江天权”后量子密码平台成为国内自主研发的高性能平台,“之江朱雀”智能图计算平台应用成果荣获国际顶尖挑战赛冠军……得益于“政府+高校+企业”共建实验室的探索实践,之江实验室2017年成立至今,已硕果累累。
“这里不唯论文唯实绩,项目管理、经费配置、容错机制都更灵活更完善,大家可以心无旁骛做研究。”31岁的李月华博士是“地外探测无人系统自主智能精准感知与操控”项目的带头人,她的团队骨干成员均为“90后”。
科技创新,人才是关键,处于起步阶段的青年人才更要为其成长发展创造条件。人才公寓拎包入住,一站式服务专窗提供全面人才计划申报指导,世界科技青年论坛、全球人工智能大会等人才交流活动贯穿全年……在余杭,广大青年人才创新创业不再有后顾之忧。截至目前,余杭累计引进海外高层次人才超5400人,人才总量突破35万。
人才聚,科技兴,产业落地同样关键。未来科技城创新发展服务中心工作人员的职责就一条:专人专班对接企业,做好贴心服务,解决各种困难。作为未来科技城首批入驻企业,微泰医疗器械(杭州)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郑攀还清晰地记得,2011年工作人员带他在雪地里找厂房的场景。对企业注册流程尚不熟悉的他,在一对一服务指导下,用两天时间办好了全套工商手续,让公司顺利落户。多年来,公司在知识产权保护、金融服务保障、企业成长指导等方面得到了余杭的多种支持。
这样的故事还有许多。如今,余杭启动实施“大孵化器”规划,贯通“实验室—孵化器—加速器—产业园区”创新链条,让科技成果转化更加顺畅。此外,创新推出的“人才创业险”,通过建立风险补偿机制,让创新创业团队有重整旗鼓的底气。
曾经,余杭除了科技企业多,孩子上学、老人看病都较为不便。现在,越来越多的人才工作生活于此,不少将家人也接了过来。高水平医疗机构的落户,让便捷高效的就医环境不再遥远;优质中小学校的引进和人才子女入学绿色通道的开设,让教育问题迎刃而解;年旅客发送量可达5000万人次以上的杭州西站投入使用,高铁通到了家门口……
如今,未来科技城核心区内的自动驾驶应用场景测试区里,多家企业的产品正在进行试验;良渚博物院用上了区内企业“灵伴科技”研发的智能AR眼镜,实现人机交互,虚实融合;同样选择入驻余杭的“强脑科技”将脑机接口技术广泛应用于医疗领域,帮助孤独症儿童融入社会,还与区残联展开合作,为残疾人安装智能仿生手……
人才引领、创新驱动、产城融合,余杭将全面落实科技创新战略,实施创新策源工程,不断擦亮“创新活力之区”金名片。
标签: 引才聚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