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板二带式绿化模式图
公交车站道路绿化种植示意图
(相关资料图)
每日商报讯 连株成屏、枝叶扶疏,杭城的美,不只在水,还有绿树浓荫的街道,南山路的悬铃木、虎跑路的水杉、龙井路的枫香、湖墅路的香樟、灵隐路的无患子、清吟街的银杏……这些上了“年岁”的林荫道,数十载绿荫如盖,如同护卫这座城市的“绿巨人”,为过往行人送去一片清凉。
夏日里的树荫成为出行人的向往,杭州未来将如何打造绿色“天幕”?近期,由市园林文物局组织编制的《杭州市林荫道设计导则》(以下简称《导则》)正式发布,这些“遮阳伞”们要有新“皮肤”了!
生态降温、缓解城市“热岛效应” 杭城规划建设500条林荫道
但是你知道吗?并不是所有有树的道路都叫做“林荫道”。“绿伞”般的行道树下形成林荫覆盖空间,以交通功能为主,兼备景观游憩、生态等综合功能的城市公共道路,就是通常所说的“林荫道”。
一条高质量的林荫道能够在生态降温、缓解城市“热岛效应”等方面带来诸多作用,为我们撑起一片绿意盎然的“天幕”,正是杭城烈日下车辆与行人的“守护者”。
杭州的林荫道建设始于近代,与城市道路的建设基本同步,最早可追溯至民国时期。建国之后的杭州在保护修缮城市基础设施的同时,保留了以北山街、湖滨路、南山路为代表的原有道路两侧的悬铃木。
对于这些“元老”级的古街,杭州人也总有种特殊的情感,“以前小的时候就住在这附近,现在退休了有时间,就喜欢和老伴儿过来散散步,尤其是傍晚的时候,还是很舒服的,这些老树在这里这么多年,让我们享福了。”方志强爷爷说。
随着城市建设的发展,杭州拓宽新修了解放路、延安路、环城东路、杭海路等数条重要道路,这些道路沿线均植有行道树,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城市交通以步行和自行车为主,炎炎夏日里,这些道路绿树如荫,出行凉爽,无不为市民称道。
如今,全市共使用行道树种类已超40种,其主要树种为香樟、黄山栾树、悬铃木、银杏、无患子。穿梭在杭州的大街小巷,中河南路、直大方伯、中山南路、香积寺路、河东路、永庆路、新华路、新市街、虎跑路、灵隐路、龙井路、杨公堤、保俶路、马塍路、益乐路、人民路、萧然南路、宝林西路、山西园路、邱山大街、桂花路、衣锦街……这样的林荫道随处可见。
更让人高兴的是,“守护者”队伍也在不断壮大,到2035年,杭州将规划建成林荫道约500条,全长约1900千米。
因地制宜打造专属绿化模式
为每一条道路定制“私人套餐”
“绿巨人”数量不断增长,未来又该如何管理?或许《导则》能够提供一部分参考答案。
据悉,《导则》明确了林荫道规划设计的总体目标是为城市打造“连绿通蓝,织路成网”的林荫道系统结构。
“林荫道就像是这座城市的血管,我们希望最终能够将其形成一张绿网,串联起城市主要的公园绿地与滨水空间,让每个人都能享受到‘抬头就是绿荫’的慢行生活,促进绿色出行。”市园林文物局工作人员说。
《导则》从专业层面出发,结合杭州的绿化特色,在道路绿化的空间布局等方面,因地制宜提出了种植设计的相关原则与建议,让每条林荫道都能拥有自己独特的风景线。如同一本“百科全书”,全方位为杭州未来的林荫道体系建设描绘精美蓝图。
在当下的城市建设发展中,路面越建越宽,面对多种形式的道路,行道树该怎么种,才能快速实现林荫全覆盖?
该工作人员表示,《导则》根据杭州现有的不同道路规格制定了不同的绿化模式。从而为每一条道路定制了专属的“私人套餐”,真正实现了“灵活多变、量体裁衣”。
比如,针对城市支路这类路面宽度相对较窄的道路,考虑采取“一板二带”式的绿化模式,也就是仅在道路两侧设置绿化带与行道树,保证中间车流量的畅通;针对城市干道这类路面较宽、车流量较大的道路,可考虑在道路中间设置中央绿化带,对双向来车形成分割,在营造景观的同时,还能有助于双向来车彼此互不干扰。道路越宽,路面设置的林荫道相对也就越多。
针对不同种植条件和功能需求
打造道路中的“全能型选手”
为了让这一排排给市民遮风挡雨的“绿”,并不是千篇一“绿”,《导则》针对于林荫道的设计及建设,提供了不同的“皮肤”,“从头到脚”地列出设计标准与参考建议。
细化到每条具体的道路,林荫道的“林”,是大家抬头即望见的部分,道路两侧树木的种植无疑是重中之重。树种的选择定义了林荫道的底色,种植的模式凸显了绿冠的层次,种植的密度则又决定了树荫的浓度……
林荫道种植设计的核心便是针对不同道路绿化的种植条件和功能需求,选用合适的树种与种植方式,实现林荫覆盖最大化的同时,保障道路交通的安全、道路景观的美化、降低绿化养护的强度,打造道路中的“全能型选手”。
在保证车辆与行人头顶的绿植冠大荫浓的同时,还需要让每位市民脚下行走的地面铺装舒适耐用,凸显城市活力。《导则》针对林荫道的树池、路面铺装与护栏、盲道等要素出台了详细的规范与引导说明,以求创造安全、亲切、赋予人性色彩的道路空间,带给市民们感官上更为享受的出行体验。
此外,林荫道沿线还会途经一些特殊的“节点”,例如公交车站、交叉路口、桥梁、地铁站等区域,人流与车流量较大,因此这些区域的功能需求与绿化种植要求也更为特别。因此,本《导则》根据不同的场景开展设计,在保障交通功能与安全的同时,为每一处节点提升景观特色,也为杭城积极塑造一个个“绿荫橱窗”。比如,为保证公交车站周边视线的通透性,车站前后30m范围内的两侧分车绿带和行道树绿带均不可种植中层亚乔木;而在公交车站后方及周边可采取种植落叶乔木树阵的方式“放大”林荫效果,让林荫道“冬暖夏凉”,提高公交车站的候车舒适度和景观辨识度。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