助力“绿荫杭城”!《杭州市林荫道设计导则》为杭城林荫道“量体裁衣”

2023-08-07 21:08:28

“绿伞”般的行道树下形成林荫覆盖空间,以交通功能为主,兼备景观游憩、生态等综合功能的城市公共道路,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林荫道。

根据新时代“美丽杭州”建设的目标,并考虑到近年来极端高温天气频发,林荫道的规划建设亟须加速落地。近期,由市园林文物局组织编制的《杭州市林荫道设计导则》(以下简称《导则》)正式发布。这份导则既是“准绳”,也是“指南”,能够进一步规范全市管理范围内的林荫道设计、改造提升和建设管理,从而实现“美丽杭州”的建设目标。

接下来,就让我们来看看这份为杭城林荫道“量体裁衣”的导则究竟有哪些“干货”。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据悉,本《导则》系统性地梳理了林荫道设计及建设过程中的诸多标准,包括设计原则、总体设计、竖向设计、种植设计、铺装设计、重要节点设计等方面,大到道路绿化的空间布局,小到一块路面地砖的选材铺设,均提供了明确的参考,如同一本“百科全书”,全方位为杭州未来的林荫道体系建设描绘精美蓝图。

首先,杭城的林荫道设计是否有需要遵守的“原则”呢?答案是肯定的。杭州的林荫道设计共有四项原则,是指导全市林荫道建设的基本思路。这四项原则交织在一起,共同构成了一个全面的“标尺”。《导则》强调了林荫道的规划建设需要生态与审美兼容、形式与功能协调、统一与多样共存、保护与规建并举。

设计原则

在总体设计层面,《导则》明确了林荫道规划设计的总体目标是为城市打造“连绿通蓝,织路成网”的林荫道系统结构。众多林荫道宛如绿色的丝线,串联起城市主要的公园绿地与滨水空间,形成一张绿网,让每个人都能享受到“抬头就是绿荫”的慢行生活,促进绿色出行。在此基础上,《导则》还根据杭州现有的多种城市道路规格制定了不同的绿化模式,从而为每一条道路定制了“专属套餐”,真正实现了“灵活多变、量体裁衣”。

那么,有了规划上的“指南”之后,如何将林荫道的设计落实到细处呢?《导则》的重点内容之一就在于林荫道的设计及建设。

林荫道的“林”,是我们抬头即望见的部分,道路两侧树木的种植无疑是重中之重。树种的选择定义了林荫道的底色,种植的模式凸显了绿冠的层次,种植的密度则又决定了树荫的浓度……林荫道种植设计的核心便是针对不同道路绿化的种植条件和功能需求,选用合适的树种与种植方式,实现林荫覆盖最大化的同时,保障道路交通的安全、道路景观的美化、降低绿化养护的强度,打造道路中的“全能型选手”。本《导则》从树种选择、种植模式、种植规格、种植密度等专业层面出发,结合杭州的绿化特色,因地制宜提出了种植设计的相关原则与建议,让每条林荫道都能拥有自己独特的风景线。

在保证车辆与行人头顶的绿植冠大荫浓的同时,还需要让每位市民脚下行走的地面铺装舒适耐用。《导则》针对林荫道的树池、路面铺装与护栏、盲道等要素出台了详细的规范与引导说明,以求创造安全、亲切、富于人性化色彩的道路空间,带给市民们更为享受的出行体验。

此外,林荫道沿线还会途经一些特殊节点,例如公交车站、交叉路口、桥梁、地铁站等区域,人流与车流量较大,因此这些区域的功能需求与绿化种植要求也更为特别。为此,《导则》根据不同的场景开展设计,在保障交通功能与安全的同时,为每一处节点提升景观特色,也为杭城积极塑造一个个“绿荫橱窗”。例如,为保证公交车站周边视线的通透性,车站前后30米范围内的两侧分车绿带和行道树绿带均不可种植中层亚乔木;而在公交车站后方及周边可采取种植落叶乔木树阵的方式放大林荫效果,让林荫道“冬暖夏凉”,提高公交车站的候车舒适度和景观辨识度。

标签:

关闭
最新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