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理网络暴力 杜绝“按键伤人”_当前播报

2023-03-13 09:00:46


(资料图片)

正在举行的全国两会上,20多名代表、委员提出关于整治网络暴力的建议、提案,呼吁营造良好的网络生态。在网络暴力时有发生的当下,这样的呼吁极具现实意义。

现在最影响大家上网体验的事情,大概就是网络暴力了。近年来,一些社会热点问题发生时,一些受关注的人物现身时,经常会引来网络暴力。这些网络暴力的参与者,对事实真相并无兴趣,他们只想着发泄情绪,通过谩骂他人来获取心理上的“爽感”。由于网络较强的隐匿性,网络暴力往往难以追责到具体个人,这也使得少数人在网上更加肆无忌惮。

网络技术让“人人都有麦克风”。根据权利和义务一致的原则,网络平台既然为大众提供了畅所欲言的空间,也应当履行约束网络发言的义务。言论自由也有边界,这个边界就是法律法规。治理网络暴力,首先需要网络平台负起主体责任,对网络发言进行仔细的审核甄别,不让违法违规言论出现在网络空间里。在技术上,网络平台应当建立健全防护屏蔽功能,畅通举报通道,及时阻止网络暴力行为的扩散。对于故意制造谣言、挑起事端的网络账号,也要进行相应处罚,筑好网络的“防护墙”。

从长远来看,治理网络暴力,还得靠法律武器。网络暴力不仅仅是文明素质问题,而是法律问题。网上这些极端的言论以及所谓的“人肉搜索”,涉嫌侵犯他人的名誉权、肖像权等诸多违法行为。今年提交全国两会审议的最高人民法院工作报告明确,“让人格尊严免遭网络暴力侵害”。从目前的情况看,网络暴力的受害人普遍面临取证难、维权难等问题。对此,相关法律法规应当进一步明确网络暴力的定义和范畴,司法机关可以更加主动有为,例如检察机关对网络暴力行为提起公益诉讼等,让实施网络暴力行为的人付出法律代价。只有提高法律的威慑力,才能让更多的人敬畏法律,在网上谨言慎行。

网络暴力不是小事,它违背公序良俗,挑战法律尊严,甚至多次导致鲜活的生命消失。从一些调查来看,网络暴力行为对青少年的影响尤其大。如果不能有效阻止网络暴力行为,很可能影响一代人的道德感和价值观。可以说,治理网络暴力,刻不容缓,绝不能让网络暴力成为“躲在面具后的狂欢”。期待法律的威慑力进一步提高,让网络空间清朗起来。

标签:

关闭
最新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