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独家】才3月就这样暖热 今年夏天会遭遇极端高温吗?厄尔尼诺或卷土重来

2023-03-10 07:53:18

气温狂飙!我国近期暖热持续,多地经历了同期少见的暖。截至3月7日,已有102个气象站气温突破3月上旬纪录。浙江亦如是。3月9日,全省大部最高气温在25℃至27℃之间。

不过,浙江省气象台预计,从11日起,浙江将经历一次强冷空气过程,最高降温幅度10℃。


(相关资料图)

如此骤变令人懵圈。很多人担心,才3月就这样暖热,今年夏天会不会遭遇像去年那样长时间的极端高温?今年的天气是否会不同寻常?

人们的担忧不无道理。日前,国家气候中心发布消息称,从2020年9月前后持续至今的拉尼娜事件大概率于今年初春结束。还有气象机构预测,厄尔尼诺事件可能在今年卷土重来,带来更多的极端天气。

天气舞台将迎来变局,在全球变暖的大背景下,气候状态或将进入更复杂、更具不确定性的新阶段。我们该如何应对?

气温狂降,周末杭州天气迎来大转折

极端天气事件加剧

拉尼娜事件,指的是赤道中、东太平洋海表温度持续异常偏冷的现象,它容易引发全球范围内的暴雨、洪涝、干旱等极端天气事件。我国受拉尼娜影响的冬季,冷空气活动频繁,易发生区域性的极端冷事件,给经济社会造成损失。

拉尼娜事件并没有改变整体偏暖的格局——去年12月以来,浙江冬季平均气温比常年略偏高。但强冷空气和寒潮出现得更频繁,仅寒潮就有4次。气温大冷大暖的波动,显示出当前气候状态的不同寻常。

在浙江省气候中心,高级工程师雷媛打开电脑,给记者展示了一道呈现波动上升状态的曲线:1971年至2000年,浙江省平均气温为16.8℃;1981年至2010年,全省平均气温为17.2℃;而1991年至2020年,全省平均气温达到了17.6℃。

气象学所说的常年平均气温以30年为一个单位,从数据上看,变暖的趋势很明显。

在这个趋势中,气温波动也将越来越大。“全球变暖会让大气积攒能量的能力变得更强,释放的时候也就更加剧烈。像这个冬天多轮的冷空气过程就证明了这一点。”雷媛说。

越来越多的主流研究表明,气候变暖会引起高温、强降水等极端天气气候事件频率和强度增加。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最新发布的第六次评估报告就表示,随着未来全球变暖进一步加剧,预计极端热事件、强降水等罕见的极端天气气候事件,发生概率将增加。

新年伊始,极端事件频发——大半个欧洲出现了创纪录的1月高温;沙特沙漠地区出现洪水;中国最北端城市漠河自1月20日以来,连续3天气温降至零下50℃,创下有记录以来的最低气温……这似乎意味着,“不寻常”已成为一种新常态。

另外,还有一个不可忽视的不确定因素——厄尔尼诺。部分气象机构预测,厄尔尼诺现象或将在今年下半年“冒头”。

厄尔尼诺与拉尼娜事件相反,意味着赤道中、东太平洋海表温度持续异常偏暖。近日,世界气象组织表示,如果真的进入厄尔尼诺阶段,全球有可能迎来新一轮升温,各地出现气候异常的可能性更大。

据省气候中心统计,1951年以来,浙江共出现了21次厄尔尼诺事件。上一次现身,还是在2019年11月。当时,受厄尔尼诺事件影响期间,全省平均气温达11.2℃,比常年同期偏高1.8℃。

而浙江在一个自然年里,先后出现拉尼娜、厄尔尼诺事件的,历史上一共有9次,并且都在当年6月之前完成“交接”。

“根据以往的记录,当厄尔尼诺‘接班’拉尼娜后,我省汛期降水总体偏少,高温日数比常年同期偏少,但由台风引起的气象灾害可能会更严重。”雷媛说。

不过,今年厄尔尼诺是否会出现,以及何时出现仍存在不确定性。“目前可以确定的是,未来极端天气事件将呈现加剧态势,今夏阶段性高温天气仍大概率出现。”雷媛表示。

有气象专家预测,今年,可能出现长江中下游地区的梅雨季暴雨和山洪灾害、北半球夏季高温、秋季强台风等极端事件。

诸多行业面临挑战

气温如同钟摆在冷、热之间大幅震荡,加上极端天气气候事件概率的增加,“看天吃饭”的行业迎来重重挑战,首当其冲的便是农业。

去年夏季,我国中东部出现1961年以来最强高温过程。受极端高温热浪的影响,干旱的出现不可避免。浙江省气候中心数据显示,2022年7月5日至11月27日,浙江遭遇大范围气象干旱。这让农业人措手不及。

“从业30多年,去年碰到的极端高温干旱天气还是头一遭。”桐庐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高级农艺师葛有良说,作为一名科技特派员,指导果农生产是他的主要工作,但去年情况并不乐观。

他告诉记者,通常7月以后,便相继进入桃子、猕猴桃、李子等水果的成熟期,不少果农都期待着丰收。但去年夏天望不到头的烈日让不少果子出现了“日灼”现象,对水果品质的影响很大,直接影响了市场行情。

浙江大学农学院教授周伟军认为,在全球变暖的大背景下,除了夏季极端高温天气频发,未来暖冬出现的概率也会越来越大。但这并不意味着农作物就能安然过冬。相反,越是暖冬,气温波动就越大,更容易出现冻害问题。

以油菜为例,目前我省以种植冬油菜为主,“扛”过低温是它生长的必经之路,待气温升高后便会开出花蕾。“一旦开花,油菜的抗低温能力就会大大减弱,如果再来一次低温过程,很容易造成冻害损失。”周伟军说。

对于这个判断,葛有良深表赞同:“近几年冬季气温起伏很大,刚过去的这个冬季强冷空气和寒潮来了好几回,冻坏了不少枇杷树、柑橘树,给果农造成了损失。”

极端天气的影响并不限于农业,还搅动着能源供给。一旦出现极端热或者极端冷天气,都会导致用电需求激增。

比如,去年的极端高温天气就导致全国多地居民用电量需求急剧增加,给电力系统造成了巨大冲击。

在浙江,2022年7月、8月居民用电分别同比增长41.24%、57.72%。7月11日这一天,全省最高用电负荷达到10190万千瓦,创下历史新高。而在水电大省四川,干旱天气造成了水电生产能力急剧下降,形成电力缺口,加上夏季用电高峰期,陷入了罕见“电荒”。

此外,暴雨、低温冰冻等极端天气也考验着交通运输的韧性。“铁路和公路属于地面交通方式,易受天气、地质灾害影响。在极端天气面前,也曾出现过交通中断等现象,从而影响经济社会的正常运行。”雷媛告诉记者,例如2008年年初,我国南方地区遭遇罕见的低温雨雪冰冻天气,当时不少交通要道中断,给市场产品运输供应带来很大挑战。

在目前彼此高度关联的社会经济体系中,局部性的气候异常事件或将牵一发而动全身,产生跨行业、跨地区的连锁反应,直接影响到各行业的正常运转。

12下一页全文阅读

标签:

关闭
最新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