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虹吸”北京上海人才?听听专家怎么说

2023-03-04 07:59:39

近日,潮新闻记者在杭州参加颠覆性技术创新大赛总决赛时注意到,杭州市政府相关负责人致辞提到,杭州新引进的跨城流动人才中,有超过20%来自北京和上海,是最多的两座城市。

资料显示,近一年来跨城市流入杭州的人才来源城市TOP10中,上海和北京占比最高,分别为18.36%、8.92%,并且近年来杭州人才净流入占全国比重呈稳固上升趋势,多数年份高于一线和新一线城市。而且,前述这个TOP10榜单中,大多数是一线和新一线城市。


(资料图片)

杭州吸走北京上海的人才了吗?为啥来杭就业的人才越来越多?相关话题迅速登上微博热搜,拿下了1.9亿阅读量。网友各抒己见,展开了辩论。

一些网友认为,杭州城市产业结构不断优化调整,保持经济活力,有着更丰富多元、含金量高的就业机会。同时,杭州的就业环境、公共配套、城市生活品质也是吸引人才流入的重要因素。

网友评论截图

而有的网友也提出了相反看法。杭州的常住人口一路“狂飙”,交通拥堵、住房紧张、物价上涨等问题也不能忽视。还有人直言,“你以为逃离了北京、上海这种一线城市,就没有996、内卷了吗?”

网友评论截图

对此,记者整理了网友关心的问题,特别邀请华东师范大学城市发展研究院院长曾刚和四川省社会科学院研究员盛毅分析解读。

记者:人才竞争背后,不仅是提供一份可观的薪资待遇,重要落点还在于城市活力、宜居环境和产业结构带来的磁吸力。从以上这些因素考虑,杭州吸引人才的底气是什么?

曾刚:其一,杭州这些年来的发展影响力,尤其是在成为新一线城市、举办一系列国内外大型活动的基础上,在城市建设、经济规模上的提升大家都有目共睹。

其二,数字经济和新兴产业的集聚和规模化发展给这座城市带来了更多的活力,尤其是像对新兴业态的服务和推动,营造的这种活力和广大的年轻群体的契合度非常高,除了活力之外,杭州这座城市的人文气息和优美生活环境也从另一个侧面受到很多人的青睐。

另外还有一方面就是杭州在政策层面“敞开怀抱”的幅度是很大的,有效地实现了从省级到市级再区级人才政策的有效衔接,这是一个比较突出的优势。而正是这几个主要方面,有效地提高了杭州对于人才的“黏度”。

记者:事实上,不仅是杭州,凭借相对较低的生活压力和较大的发展潜力等优势,越来越多人选择在新一线城市“启航”,比如成都、苏州、南京、武汉、西安等。从一线到新一线城市的流动,人才看重的是什么?

盛毅:随着经济发展,一些后发展、有潜力的城市,新兴产业集聚,比如互联网、电子商务等对年轻人的吸引力还是比较大,更多会考虑未来发展的潜力。 

再加上现在新一线城市的人才引进政策力度还是比较大,针对特定人才有相应的扶持补助,城市配套设施又比较完善,那么自然可以吸引到更多人来就业、工作、定居。

至于说到“内卷”这个问题,在产业相对集聚的一个区域,企业之间的竞争是不可避免的。

曾刚:人才在考虑“落脚点”的时候,会考虑很多因素,比如这座城市是否有适合自己发展前景的空间,让自己能够在这座城市里找到“存在感”。

因为像很多的新一线城市,当下各方面的指标并不落后一线城市,尽管差距存在,但是就像前面所讲的,像杭州这样的城市所展现出的活力以及在推进城市发展的结构层面,是很具有吸引力的。

比如拿结构层面来说,杭州在政府的牵头下,各企业单位能够纷纷响应,“步调一致”地发展人才队伍,建立了像西湖大学、之江实验室等等高质量的机构单位,其实都能充分说明杭州的对于人才的“诚意”。

记者:反观京沪的人才净流入数据,出现了负增长情况,身居城市塔尖的两座国际性都市,人才真的在流出吗? 

盛毅:这符合现在城市发展的规律。城市发展是分阶段在进行。首先是一线城市发展快,吸引人才多,但当它发展到一定阶段以后,由于人才的数量和发展的空间都相对饱和,就业机会、岗位需求也会随之到达放缓期。

但并不是说京沪就失去了对人才的吸引力。许多权威科研机构、互联网公司总部还是主要集中在这两个地方,并且在医疗教育水平、交通完善程度等基础生活配套设施方面,京沪目前仍处于领先地位。

虽然说随着城市整体发展水平的提升,杭州、成都、南京、苏州等城市也非常宜居,但城市功能定位还是有一定区别。北京是全国的科技政治文化中心,上海是国际金融科技中心,可能说其他城市在部分领域发展出这样的功能,在全国也有一定的地位,但和京沪相比存在一定差距。

记者:杭州对全国人才的吸引力已然处于前列,但随着人口增长,摆在我们面前的 “城市病”不容忽视。在城市化发展中,杭州还有哪些需要提升的空间?

曾刚:这些“城市病”其实对于杭州来说是一个“幸福的烦恼”。这个城市在不断地成长发展,吸引着一批又一批的外来人口,必然会造成这些“烦恼”的出现。

在这些“烦恼”客观存在的基础上,如果说要提出一些解决的方法,我个人认为要对人才生活配套进行优化升级。

比如租房这一块,我建议鼓励人才来杭租房居住,一方面可以在房屋租赁市场包括法规建设方面进行改善,另一方面在城市建设、运营中有计划、有规划地提供“人才公寓”这样的专用租房空间,会让很多来杭工作的年轻人减少路上通勤的时间和距离,就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少拥堵的情况。

还有一个比较新兴的点,就是以杭州为中心发展“都市圈”建设,跟周边的城市形成有机互动,在空间上进行合理布局,辐射配套交通服务等公共服务,可能也能够缓解一些城市交通环境各方面的压力,形成一个空间结构清晰、城市功能互补、要素流动有序、产业分工协作、交通往来顺畅、公共服务均衡、环境和谐宜居的现代化都市圈。

标签: 北京上海

关闭
最新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