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日报讯 一个浅口青瓷瓶,跃然于屏幕上,虽不是名贵瓷器,但仍引得台下学生一片惊叹,这全都是因为瓶身上的三个大字——西湖杯。“‘西湖杯’奖,是杭州市建设工程质量最高奖,也是每个杭城建设工程人员心之向往的荣誉。”课堂上,杭州科技职业技术学院(以下简称“杭科院”)城市建设学院院长金波的一句话,道出了同学们的心声。
建筑业是杭州重要的支柱产业。从捉襟见肘的基建“荒漠”,到如今高楼林立、路网畅达的基建“热土”,杭州基础设施建设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而建筑业起到了决定性作用。过去20年,杭科院共输出城市建筑类管理人员近万人。“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是一道‘必答题’,也是一场‘接力赛’。”金波给同学们鼓劲,“杭州打造生活品质之城,未来就要靠你们了!”
》》》课堂实录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20年前后对比照 记录城市发展步伐
课堂上坐着的,是杭科院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的大二学生。对于“西湖杯”,他们并不陌生,大一时就曾听多位老师提起,但大部分人还是第一次看到奖杯。看到同学们眼里的向往,金波的语气里充满鼓励:“只要努力,你们今后也能争取到,好多学长学姐就是榜样。”
前不久,金波刚联系过自己的得意门生——1998届毕业生童志新。毕业后,童志新一直在参与杭州的工程建设,从施工员到预算员,如今已成长为大型项目负责人。在他负责的8个项目中,有2个斩获“西湖杯”。工作二十多年来,童志新见证了杭州城市面貌的日新月异,他托老师带话给学弟学妹,“‘西湖杯’只是小奖,百姓的美好生活才是大奖”,能为杭城建设贡献力量,他感到无比自豪。
紧接着榜样学长的故事,金波通过大屏亮出了杭州20年前后对比照:从遥望地铁梦,到全市建立490公里快速路、516公里轨道,城市“筋骨”不断拉开,打造了低碳、大容量的公共交通出行体系;从“围着西湖摊大饼”到“小笼包”式的多点发展,城市中心人口分流,形成多处新商圈、新聚集地,居住氛围更健康更舒适。
看着一组组照片,学生不禁发出“哇”的感叹声。“城市基础设施完善了,百姓的幸福生活也越过越踏实了。”金波点评道,连续15年荣获“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这就是杭州交出的亮眼答卷。
和“城市病”说拜拜 杭州基建飞速进步
在一处类似“集体宿舍”的空间里,原本埋在地下的电力、通信、燃气、供水等多种管线,全部被搬进这个“宿舍”。如果想要检修,只需要打开“宿舍门”,从此告别“拉链马路”……
课堂上一段视频“惊艳”了学生。金波展示的是杭州正在推进的地下综合管廊。作为特大城市,新时期,杭州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不仅注重“面子”,更注重“里子”。
曾经,反复开挖路面、管线事故频发等“城市病”令百姓头疼。“现在都能和这些坏毛病说拜拜啦!”金波幽默的语调,勾起了同学们的好奇。原来,今年杭州已在亚运村片区等投入使用地下综合管廊,效果好口碑棒,为杭州地下空间的开发利用探索了宝贵经验。
杭州的基建在飞速进步,但同学们并不满足此。在张卓眼里,未来的杭州将是一个更“聪明”的杭州,可以运用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前沿技术,加强智能道路、智能电源、智能公交等智慧基础设施建设。在“双碳”背景下,蔡绿丹妮认为可通过发展绿色能源、投入绿色建设,助力杭州更好地打造“宜居城市”。
基础设施建设是一座城市的“压舱石”,也是“火车头”。“以‘绣花’精神,为杭州基建添砖加瓦,这座城市怎能不美?”课堂最后,金波鼓励大家:携手共创、共享杭州高品质生活空间。
》》》思政点睛
杭州科技职业技术学院党委书记 谢列卫
课堂中,“西湖杯”不仅凝聚了同学们的向往,还饱含了他们对服务城市建设的决心。第一时间把党的二十大精神落到专业课堂,体现了杭科院教师“思政进课堂”的使命意识,也是在“新工科”建设中贯彻价值塑造、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三位一体”育人理念的有益探索。近年来,杭科院持续开展课程思政示范课堂、标杆课程建设和案例评选,取得丰硕成果,入选“省级课程思政建设示范校”。学校将围绕卓越工程师、大国工匠、高技能人才培养,持续创新多元化人才培养体系,进一步推动课程思政教学模式改革,营造“课程门门有思政,教师人人讲育人”的良好氛围,开创“三全”育人新格局。
坚持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提高城市规划、建设、治理水平,加快转变超大特大城市发展方式,实施城市更新行动,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打造宜居、韧性、智慧城市。
——摘自党的二十大报告
标签: 基础设施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