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双减”的大背景下,学生参加校外培训少了,课余时间多了,如何用好“5+2”(每周5天、每天不少于2小时)课后服务时间,做好科学教育的加法?
这个4月,青浦豫英小学的大队辅导员周琪计划带着学生们“走出去”——开启一次环境监测之旅。其实,从上学期起,借力学校课后服务的“幸福课堂”,青浦区环境科普教育基地的多位专家已经“走进来”,为学生们送上了一系列和环保相关的科普课程。
从课堂内延伸到校门外,从每天课后2小时延展到周末“黄金期”,这是沪上不少中小学校课后服务出现的可喜变化。在一些教师看来,用好这段时间,不仅能让学生的课后时光变得更充实,还能帮助他们培养兴趣和专长,助力素质教育和学生的个性发展。
(资料图)
每周五的“330课程”都有新面孔
每周五下午2小时的“幸福课堂”,是不少豫英小学的孩子们最期待的时光,因为走进这个课堂的往往都是新面孔。他们来自学校周边各个“近邻”——医院、博物馆、水务局、环境监测站……结合各自行业的特点,这些行业专家会给孩子们带来一场场量身定制的科普课程。
为什么周五的“330课程”会不一样?学校又有哪些考量?豫英小学校长徐峰和盘托出:原来,每周五下午通常是学校教师学习、进修时间。每周一到周四,老师们已在课后服务上投入了相当多的时间,如果连周五的学习、进修时间也缩减,可能不利于教师的专业发展。所以,学校巧妙地做了一道“加减法”:为在校老师减去周五的“330课程”教学任务;同时,以社区的少先队15分钟幸福圈为基础,依托社区资源,在空间、人员和时间上多维扩展,把各单位的专家请进课后服务的“幸福课堂”,并鼓励他们结合课程内容,带学生在课后走出校园、拓展视野。
让徐峰感触颇深的是,课后服务推出以来,不少老师的心态也从最初的被动接受、“完成任务”到如今投入地思考“能为学生再多做点什么”。“大家都逐渐意识到,用好课后服务,能切实减轻学生的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成为素质教育的有效抓手。”徐峰说。
“无人机足球”课成爆款
借助优质校外资源开展课后服务,如今已是不少学校的新常态。黄浦区青少年科技活动中心本学期全新开设的课后服务课程“无人机足球”,最近就成了爆款。首轮参与体验的向明初级中学,全校300多名学生中有170多人报名参与。为此,黄浦区青少年科技活动中心特意将这门课程的时间,延长至每周五、周六、周日下午的三个半天。
“无人机足球”是以模拟足球比赛的形式,由选手在地面通过无线电遥控的方式操控球形无人机飞行器,进行“足球攻防”对抗,在规定的时间内,以攻入对方足球门得分的多少判断胜负。据向明初级中学信息科技老师徐炯毅介绍,经过一个多月的授课,学校里报名的170多名学生都已完成了首轮体验,不少学生兴致盎然。“我们从中组建了一支无人机足球队,每周末开展训练,同时也欢迎所有有兴趣的学生前来学习体验。”
向明初级中学六(10)班学生吴秉峪第一次体验“无人机足球”后,便成了这里的常客,每周末的训练都会来参加。本就对无人机感兴趣的他,也因此成了新组建的无人机足球队的一员。
在黄浦区青少年科技活动中心主任陈沪铭看来,“双减”后如何做好科学教育加法,提升课后服务的育人价值,给更多教育工作者出了一道思考题。“抓住每天2小时课后服务时间,我们还希望能多开发、引入一些类似‘无人机足球’这样的科技体育项目,让参与其中的学生既感受到玩的乐趣、习得一些专业技能,同时也点燃对科学和创新的兴趣。”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