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值梅雨时节,走在最美跑道的湿地公园中,水清见底、鸟语花香,这里就是杭州滨江沿江区域提升改造项目中海绵城市的其中一环。
(资料图)
海绵城市建设是缓解城市内涝的重要举措之一,近年来,滨江不断探索完善防洪排涝体系,改善城市生态环境,多措并举,以点带面,系统化全域推进海绵城市建设,取得良好成效。近日,杭州市海绵办通报了2022年度系统化全域推进海绵城市建设示范工作绩效评价结果,滨江区获评优秀,绩效评价结果高居榜首。
“海绵”元素 让公园会喝水
海绵城市,是指城市能够像海绵一样,在下雨时吸水、蓄水、渗水、净水,需要时又可以将蓄存的水“释放”并加以利用。通过海绵城市建设,可以让城市在涵养水资源、适应环境变化和应对雨水带来的自然灾害等方面具有更好的弹性,环境更宜人,城市更宜居。
北塘河公园是滨江区优质海绵示范项目,海绵城市的内容充分融入公园的景观之中。近日,在一个刚刚下过雨的午后,记者来到北塘河公园,一睹这块城市“海绵”的真容。
走进公园,虽然刚刚下过雨,但是公园的道路却没有积水。
“公园内部道路大量使用的透水混凝土,像‘海绵’一样,让雨水渗透到地底,保持路面无积水。地底不仅铺设了多层的透水土,还铺设了‘盲管’,可以将雨水排到管道中。”区住建局海绵办相关工作人员介绍,除此之外,草地在铺设初期,就挖设植草沟,利于排水。这样可透水的设计可以将雨水保持在土壤中,还能配合景观绿化和人工措施,构造全方位的雨水吸纳及保持系统。
除此之外,公园内部还建设有多个“湿地泡”。这些湿地泡的水位均高于北塘河,高差在1米以上。公园范围内的所有雨水,均通过管网收集至湿地泡中。同时,通过构造迭代的阶梯水塘,这些湿地泡在雨季就成了“蓄水泡”。
“地势最高的池塘在续满水之后,水会顺势流到下一个池塘,以此类推,最终流入北塘河之中,降低瞬时的入河流量,减小河道压力。”区住建局海绵办相关工作人员说。
透水系统和阶梯式的排水还有另一个好处——通过草地过滤和湿地泡沉淀,同时配合大量种植水生植物,雨水得到净化后再流入北塘河,实现水质优化与生态修复。
北塘河公园通过透水铺装、下沉式绿地、植草沟、生态驳岸、雨水湿地等各项技术措施,实现“渗、滞、蓄、净、用、排”,成为了城市中一块富有弹性的“海绵”。
连点成片 让城市水资源更有韧性
像北塘河公园这样的城市“海绵”,在滨江还有不少。
滨江的海绵城市建设始于2016年,我区开展全区海绵城市专项规划编制工作,先后编制了《杭州市滨江区海绵城市十四五规划》《滨江区系统化全域推进海绵城市建设实施方案》《杭州市滨江区海绵城市建设项目审查与竣工验收管理办法(暂行)》等文件办法。从顶层设计上,健全海绵城市建设的标准规范体系。
截至目前,滨江区海绵城市区域达到城市建成区面积的38%左右,形成了沿江、沿北塘河、环白马湖等多块海绵城市连片建成区。各个区域均建成一批优质海绵示范项目。比如白马湖区域建成了冠山公园,智慧新天地区域建成了工业遗址公园,沿北塘河建成了北塘城居,物联网区域建成了感知之轴公园,沿江完成了沿江区域的提升改造等。
通过海绵城市建设,滨江区有效控制了雨水径流排放,减轻了市政排水系统的压力,又通过滨江区城市内涝点综合治理工程等海绵项目,消除了钱江一桥下穿等一批积水点,提升了全区的水安全,有效降低了内涝发生风险。
水安全能力持续改善的同时,水环境质量亦稳步提升。通过海绵城市的建设,有效控制了雨水径流污染,还改善了滨江区的水环境质量。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