赴苏奔甬,这场“快学”如何按下“快进键”? 焦点速递

2023-05-20 19:52:17

两天时间,马不停蹄。

5月10日至11日,钱塘新区党政代表团赴苏州工业园区、宁波前湾新区学习考察,各相关部门、平台和街道“一把手”悉数参加。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不到48小时,代表团学习考察了苏州宁波两地共8个点,现场对标先进、座谈汲取经验。回杭后,代表团成员们经过一个星期的“消化沉淀”,拿出“学习心得”,在学习考察交流总结会上立足区情、谋划全局、畅所欲言。

赴苏奔甬,是一场“快学”,但绝非走马观花。如何将在苏州宁波两地看到的、听到的、学到的内容,变成推动钱塘新区高质量发展的各项具体举措?通过一场“快学”,如何按下比学赶超的“快进键”?

赴苏奔甬,学什么?

自觉是内生的动力,警觉是现实的鞭策。

敢为人先、赓续传承的自觉,源自于钱塘围垦文化、创业文化的经年濡润,源自于积极落实“长三角一体化”、唱好杭甬“双城记”的政治自觉,源自于大兴调查研究的现实诉求,源自于高能级战略平台的使命担当。

标兵渐远、追兵渐近的警觉,则是基于我们对现实的研判。钱塘与苏州工业园区、前湾新区有着相似的资源禀赋和发展方向,但从内涵质量、城市整体发展看,已经表现出你追我赶、不相上下的情况。

苏州工业园区连续7年位列国家级经开区考评第一,成为国家级经开区的领头羊、排头兵。前湾新区成功跻身国家级经开区30强,跑出了“前湾新速度”。

往细的说,苏州工业园区目前已形成“中国首个”“中国首批”“中国首创”“中国唯一”改革创新成果40多个,并与新加坡、法国、美国等相关机构和创新企业开展孵化合作,累计孵化企业近600家,吸纳就业近万人;前湾新区的汽车产业已成为全省首个验收通过的“万亩千亿”产业平台……

向标兵请益,要拔高标准、自我加压。

向追兵讨教,要正视短板、刀刃向内。

一学

如何做强产业“立区之本” 

刚刚拿下“浙江制造天工鼎”,欣喜之余,结合苏州宁波两地的考察学习心得,钱塘对如何打造更具产业辨识度和竞争力的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示范样板,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一个完整、健康、成熟的产业生态圈必然自带磁场吸引力,能体现产业韧性、彰显发展能力、展现智造魅力。

园区作为做优产业生态圈的重要载体,目前钱塘已经建成生物医药产业加速器5期86万方,同时,三年百园计划将于今年收官,高创WORLD等12个工业综合体正在建设。

但在考察中,代表团也啧啧惊叹于苏州工业园区运营能力的强劲。

苏州工业园区是新加坡模式的成功实践,已建、在建的生物医药产业园(BioBAY)共计7期300万方,国有企业专门负责园区的运营和招商,专注做创新创业企业的孵化,锁定在药物开发、医疗器械和生物技术三大方向,与上海张江形成差异化竞争。

苏州工业园、前湾新区在做精做优实体经济上,还有一个显著特点——通过链主型旗舰型大项目带动整个产业集群的跨越式发展。苏州工业园区仅生物医药产业就有24家上市企业,前湾新区依靠上汽大众和吉利汽车两大整车龙头带动了整个千亿汽车制造产业。

如何通过高质量的产业园区运营服务,提升项目整体的价值,撬动资本收益、实现收益闭环?如何充分挖掘区内大企业的潜力,培育更多百亿企业甚至千亿企业,同时招引一批具有行业引领力的链主型企业、制造业单项冠军和专精特新企业?这些新理念、新思路都引发了代表团的深入思考,也是回杭后要悉心钻研的课题。

二学

如何提升创新“第一动力”

几乎每一个参加考察的领导干部都有这样的感受——苏州工业园区用17年时间推动苏州纳米新材料产业从无到有、成为千亿产业,跻身全球五大纳米产业集聚区之一,其制胜之法就在于将强力推进创新提升摆在了最重要位置。

譬如,苏州工业园区为了纳米产业,积极争取资源和牌子,为产业提供前端研发、公共服务平台和孵化器,累计吸引了200余个中科院项目落户,70余个人才项目获得政策支持。

同样,为激发企业端创新动力,苏州工业园和前湾新区也都下了“大手笔”。此次在前湾新区参观考察的方太、吉利等都是全省专利创造力百强企业,引领产业发展的重要引擎。 

不仅是对企业、产业的带动力强,大型企业研究院的影响力涉及经济社会的诸多方面。吉利研究院集聚了来自3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人才1.8万人,在此工作的人才对当地房地产、生源水平、消费社零都起到了重要拉动作用。

拥有全省最大的高教园区和30余家高端创新机构,特别是中科院医学所是全国唯一以“医学”命名的直属所,这也意味着,面对都在发力打“创新牌”的区域竞争格局中,钱塘念兹在兹的,是如何整合好利用好丰富的创新资源,让每一张牌都能精妙精准地发挥效能,而非“内卷竞争”,最终在提升和产业的结合度、成果的转化率上打出技高一筹的系列“王炸”。

三学

如何走好改革开放“必由之路”

实践充分证明,只有善于通过体制机制的深化改革和工作举措的大胆创新,不断推动更高水平开放,才能打破藩篱、破除障碍,啃下制约发展的硬骨头。在两地的考察过程中,“精准高效”的公共服务,给代表团成员们留下较为深刻的印象。譬如,苏州工业园区率先构建起大部门制工作格局和集中审批—分类监管与服务—综合执法的现代基层治理体系,最大限度释放“区政合一”活力;同时加强制度型创新,通过借鉴新加坡经验,编制了近100项具有园区特色,又与国内实际相契合的规章制度和管理办法,形成了与国际接轨的经济社会运作机制。

当前,长三角一体化国家战略正进入加速推进期。苏州工业园、前湾新区都在全面积极融入长三角发展战略上“全速进军”,一手抓交通,加快生产要素流动,一手抓产业,加速经济结构调整,苏州的生物医药、前湾的汽车产业依托长三角的“一体化红利”实现了大幅跃升,在这种情况下,钱塘新区更应该牢牢抓住深化改革这个法宝,不断推动各项改革成果落地,持续擦亮“最佳营商看钱塘”的品牌,为高质量发展打造高能级战略平台注入更多比学赶超的资本和筹码。

四学

如何书写产城融合“钱塘答卷”

在苏州工业园区和宁波前湾新区,钱塘新区代表团感受到,包括钱塘新区在内的三地在坚持以产兴城、以城促产、产城融合的发展理念,通过加快城市建设为产业发展奠定扎实基础的发展路径极为相似。

基础配套和公共服务曾一度是钱塘高质量发展的短板,原有工业园区部分设施功能也难以适应现代化国际化一流新区的发展需求,但在学习考察过程中,一些解题思路也变得明朗。

譬如,为摆脱传统开发区单纯产业集聚的老路,近年来,前湾新区围绕创建国家级产城融合示范区,引进优质教学医疗资源,引进龙头旅游项目,城市高品质公共配套不断完善,实现了产业与城市的互动融合。

围绕城市发展中“人”这一关键因素,苏州工业园区推出金鸡湖合伙人计划、高层次人才智力共享平台等人才服务新机制吸引人口、人才流入,依托产业优势、城市配套,苏州大学生毕业留苏发展的占比很高。

志合者,不以山海为远。钱塘坐拥丰厚的高教资源,也有优渥的人才政策和齐全的软硬件配套,对两地的考察学习,也让代表团成员们更加意识到,把钱塘各方面优势资源聚拢起来,厚植创新聚变“土壤”,催长产业“参天大树”,通过“栽桐”引凤留凤育凤,在“产城人”深度融合的道路上,钱塘还能创造更多惊喜,铿锵有力地作笔“钱塘答卷”。

标签:

关闭
最新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