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武林路最南段,面朝西湖那一面,有一道大约“30度的优美弧线”。弧线最圆润处,是一组低矮的石库门建筑群,界碑上写着“梅鹤堂林界”。
那里便是梅鹤堂,一组传统的民国时期江南建筑。
(资料图片)
随着武林路二期改造,未来,这组有着美丽传说的历史建筑将尝试探索新的发展模式,引进米其林餐厅。拱墅区希望把它打造成杭州高端餐饮最密集的地方之一,让大家都能走进这座原本大隐于市的建筑,实实在在地感受到它,让城市的诗意和烟火气完美融合。
梅鹤堂取义于“梅妻鹤子”的美丽传说
梅鹤堂,建于上世纪二三十时代。它不是一幢建筑,而是联排式建筑群,包含临安里4、5、8、9、11、12、14号、教场路2-11号。
从外面看,外立面是清水砖墙,两侧是马鞍山墙,上面有圆形通风口,东边挑出的阳台上装着铸铁花形栏杆;走进去,可以看到典型的砖木结构和院落中轴线布局,配上门楣窗棂上的独特雕饰,是典型的江南民居布局。
相传梅鹤堂是北宋隐逸诗人林逋的后人所建,名字也取义自林逋“梅妻鹤子”的美好意境。
林逋,又称林和靖,年轻时在外游历,后回到杭州,在西湖孤山隐居。“杭州之美在于西湖,西湖之美在于孤山”,孤山能有此地位,就有林逋一份功劳。
“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大家都听过吧?就是林逋写的。虽然才华横溢,但他不求官职,不想出名,在孤山上种梅养鹤,自称“以梅为妻,以鹤为子”,大家因此称他为“梅妻鹤子”。
实际上,林逋未曾到梅鹤堂附近居住过,“梅鹤堂”无论是否是其后人所建,这个名字寄托着杭州人对这位诗人的无限敬意。
梅鹤堂一直作为民居使用
诗意的名字下
是真实的市井烟火气
梅鹤堂建成时,武林路还叫西大街,当时路两侧已全是商铺,买卖兴旺。梅鹤堂建成后,一直作为民居使用。
梅鹤堂建成时,主人是国民党炮兵团团长林达孙。1943年,林达孙将它卖给了当时上海德裕绸厂经理张廷成。但张廷成长居上海,很少来杭,买了也不住,就交给新昌绸厂的朋友陈少谐代理。
梅鹤堂的周边,还有迪心里、达三里两处石库门民居。直到本世纪初,三排建筑群里既有居民居住,也开着一些早餐店、修车摊、炒货店等,是最接地气的市井生活。
如今,在林立的高楼之中,这片仅两层楼高的石库门建筑依旧散发着浓厚的民国气息。与摩登的现代大楼相比,这些带有历史色彩的建筑构成了武林路上别具一格的里弄文化特质。但是,石库门特有的窄小入口以及“老建筑”沉寂的气质,让人却步。
去年开始,武林路南段进行了提升改造,并将教场路至孩儿巷一段改为分时段步行街,翻红成为新网红,日载人流量最高已超过20万人次。最近,武林路正在对凤起路至环城北路段进行提升改造,6月底后,武林路全线将焕然一新。
在繁华热闹的武林路上,梅鹤堂,那么浪漫,却又那么孤独。
保存一座建筑的最好方法
许就是让它融入新生活
杭州先后于2005年、2019年前后两次对梅鹤堂进行修缮,并于去年专门编制《梅鹤堂历史建筑保护利用导则》,明确外部风貌、特色结构、特色构件的重点保护部位和保护要求。
导则同时提到,不改变其结构、材料、外观、装饰和色彩等基础上,做好日常维护并合理利用。
历史建筑,只有保护还远远不够,而是需要融入当代生活,将文化传承发扬。国家对历史建筑的合理利用做出指导性建议——活化利用、以用促保。
至今,全国各地有很多成功案例,像曾居住过严复、胡适、蔡元培、蒋梦麟等名人的北京中老胡同28号院,已经变成了四合书院。
西湖边的石库门建筑群不止梅鹤堂一处,很多早早已经重新融入生活中。
与梅鹤堂隔着凤起路,在长生路与蕲王路交叉口,有4幢同样建于上世纪30年代的石库门建筑群,叫湖边邨建筑群,是民国浙皖公路总督张义纯修建的住宅。已经改造成湖边邨精品酒店,成了杭州历史建筑蝶变新生代表性项目。
南山路206号别墅建筑曾是中国美院的宿舍,居住过油画家王德威等众多著名画家,其后侧的荷花池头31号别墅曾是桥梁大师茅以升的办公地点。后来,两幢别墅被一同改造成“BERNINI”(贝尼尼)艺术生活馆。
此外,中山中路23、25号建筑成为“猫的天空之城”概念书店,比胜庙巷4号建筑开设禹廷艺术馆,运河边的杭丝联变成了创意产业园,大慈山别墅建筑群成了精品酒店……保存一座建筑的最好方法,或许就是为它寻找一种新功能,让它融入新生活。
12下一页全文阅读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