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快看:创新机制体制探索七种模式——沈丘县“三边四化五美”暨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纪实(2)

2022-12-07 15:39:40

周口日报全媒体记者 徐启峰 高洪驰 王吉城

在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美丽生态建设和乡村振兴道路上,沈丘县委提出“三边四化五美”专项行动以来,各乡镇创新机制体制,“八仙过海,各显神通”,短时间内将昔日脏乱差村蝶变为美丽乡村。各乡镇以人民利益长远发展着想,创造性地探索出七大模式,交出了美丽乡村建设“亮丽答卷”。

近日,记者一行深入白集镇、卞路口乡、周营镇、纸店镇、付井镇等乡镇村庄,看大美乡村景观,品人们幸福生活。一进入沈丘乡村,一排排整齐的楼房鳞次栉比,外墙描绘着展现山清水秀的精美画作,村道两旁种满各种绿植,挽留村民乡愁的老树伫立田间村头。记者看到了一个个宜居、宜业、宜游的家园,更看到一张张洋溢幸福快乐的笑脸。


(资料图片)

白集镇“筹资模式” 破解建设资金难题

11月28日上午,记者首先来到了白集镇刘楼行政村。初冬时节,在清风苑、朗月湖、秋水湖畔,曲径通幽的小路上不时看到孝廉文化碑刻。湖面上雾气升腾,清澈的湖水碧波荡漾,几只野鸭游过荡起层层涟漪。

白集乡党委有关负责人告诉记者,近年来,镇党委、镇政府顺应群众期盼,对刘楼村废旧坑塘及周边环境进行治理,把昔日垃圾场、污水坑打造为休闲、健身、旅游、观光、水产养殖于一体的群众文化公园。清风苑占地120亩,历时两年建成,如今已呈现出水清、岸绿、景美的乡村优美景点。

为破解人居环境整治资金难题,白集镇创新建立了项目争一点、财政拨一点、农户付一点、社会筹一点、村列支一点、政府补一点、指标换一点7种多元化投入模式,强化资金保障,着力解决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钱从哪里来的问题”。

白集镇积极对接各职能部门,争得资源倾斜和项目支持,争取各类建设项目17个,涉及农田水利、道路等,提升了基层基础设施建设水平。率先全域探索实行生活垃圾农户付费制度,采取民主决策机制,按照“谁产生、谁处理、谁付费”原则,对农村居民实施生活垃圾付费改革。普通农户每户付费50至100元,弥补资金不足问题,同时更好地调动村民参与生活垃圾治理积极性。38个村均成立村人居环境整治理事会,所收取垃圾费实行专款专账、专款专用、乡管村用,收支账本亮堂。

当记者一行来到白庄村,被这里美化环境的创造性折服。“天时路”“地利路”“人和路”,条条道路宽阔洁净。驻村第一书记夏军彦介绍,村里把废窑场、坑塘加以改造,有湖也有山,形成芦苇荡式江南水乡风情。满墙巨幅山水画,让人“看得见山,望得见水,留得住乡愁”。村里在路两边种上麦冬、杜仲等中药材,兼顾绿化与经济收入,村史馆充满文化氛围,置身其中,墨香甚浓。

据介绍,现在村村设立美丽乡村基金,通过引导和支持乡贤积极投身家乡建设,发挥“助推器”“代言人”示范引领作用。各行政村从村集体经济收入拿出一定比例资金用于农村生活垃圾处理及人居环境整治。在有限工作经费中,设立“三边四化五美”专项奖励资金,通过开展观摩督导、量化打分、排名评比等办法,评优奖先,进而引导村与村比、组与组比、户与户比、勤与懒比,形成比学赶超的浓厚氛围。

扎实开展农村集体建设用地综合整治,整治后复垦土地指标纳入平台交易,目前已初验指标180余亩,增加镇村收入960万元;相关资金全部列入并用于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边四化五美”工作中去,有力地保障了人居环境整治资金需求。

卞路口乡“资源再生”创造内在价值

卞路口乡小郭庄行政村的高滩自然村“资源再生”模式,既节省大量资金,又盘活一些“垃圾”的利用价值,使小村“颜值”大升。记者来到村口,几棵柿树的果子像红灯笼一样悬挂在空中,“好柿高滩”,煞是美观。

乡党委副书记张林亚指着修整得古色古香的村头小游园说,这原来是一片废旧三角地,被当作了垃圾场。人居环境改造以来,将这里简单地做一些造型,用料也是农村扒房子剩下的废房檩、砖、瓦,再找来一些石磙,打造成农耕文化展览游园,小资金办大事,效果很不错。

在另一个造型的小游园里,大家被新颖独特的废旧砖头再利用吸引。粗铁丝编织的框架内,置废砖于其中,形成吧台造型。张林亚说:“将来在砖头上面放些土,撒上些细沙、草籽。春天来时,草籽发芽,这里立马会高大上起来。人们在这里游玩,肯定很惬意。”

为美化高滩村,村里对拆房时没利用价值的建筑垃圾填埋在污水沟里,上面修一条道路。如果掏钱买建材修路,肯定要花许多钱,而在这里,“变废为宝”模式再次显示效果,极大地方便了群众。废旧轮胎别具匠心被改造为“大方棋”棋盘。比赛时,搬着轮胎“下棋”,既用了脑力也练了体力,一举两得。74岁的村民高殿正说:“村里以前比较乱,环境治理后,看哪里都干净。房前屋后我种的菜随时可采摘,日子越来越好,心情也高兴。”他爽朗的笑声透露出满足和愉悦。

拆下来的废瓦,则用来垒砌成具有文化氛围的花墙,满足群众愿望。在村前屋后安上石头造型篱笆统一划定范围,里面可养花,也可种低矮蔬菜,里面芫荽、白菜、萝卜,一年四季不断,为群众节省资金,也美化了环境。利用拆的危房空地,打造的儿童乐园,成了孩子们快乐的天地。施工人员利用废旧檩条做成跷跷板、长条凳、木马。墙绘儿童游戏踢毽子、跳方格、斗鸡,唤起童年美好记忆。

高滩村利用两个月时间,因地制宜,发挥“废物再利用”优势,使这里形成充满童真的游园、清新亮丽的家园、具有文化氛围的乐园。

周营镇“示范引领”效果好

周营镇按照县委、县政府“三边四化五美”暨人居环境整治工作安排部署,坚持“无条件、有办法”,不等不靠,开拓创新,扎实开展全域全时全面人居环境整治和乡村振兴工作,取得较好成效。

据介绍,周营镇在充分征求意见、调查研究基础上,向全镇发出党员干部“我带头捡垃圾”活动倡议书,明确每周四上午8点30分至9点30分集中开展一个小时全镇党员干部捡拾垃圾行动。镇党委书记、镇长分包镇区东西片,7个管理区书记、区长分包20个行政村,村两委班子成员分包45个自然村及各个路段、坑塘。召开镇区商户业主大会,每人印发一份《“我带头捡垃圾”活动倡议书》,号召商户积极参与其中,并安排乡镇执法大队联合市场监督所、派出所、安全办联合开展宣传活动,明确商户门前三包措施,共同营造“人人为我,我为人人,我为周营添光彩”浓厚舆论氛围。

在孟寨村,家家门前干干净净。村党支部书记王俊礼说:“村里给村民发的有垃圾桶,每天早晨有专人收垃圾。村里逐一召开各村干部、保洁员、所有享受财政补贴人员的动员会,确定有劳动能力的困难户,明确分包路段和坑塘,统一配发捡拾垃圾工具,做到卫生及时打扫、及时保洁,垃圾日清日结、及时清运。享受财政补贴人员积极参与到捡拾垃圾活动中,消除了其他群众的‘红眼病’和不满情绪,另一方面各村保洁人员增多了,群众参与度高了,垃圾减少了。活动开展以来,出现可喜局面。”

为创新完善制度机制,发挥“示范引领”作用,周营镇建立“书记交办通知单”制度,限时办结。对在日常检查、巡查中发现的问题,建立问题清单交办制度,建立台账,印发书记交办通知单,明确责任领导、工作任务和标准,限期整改到位,采取听汇报和回头看方式抽查,确保整改实效。此外,开展周观摩活动,奖优罚劣。明确一名副镇长主抓“我带头捡垃圾”活动。

每周日上午,各村表彰本周内捡拾垃圾先进个人,奖励小礼品,每周一在全镇干部大会上通报。同时,镇纪委牵头成立督查专班,对发现的问题,立即在相关工作群进行表扬和通报,并持续跟踪问效,确保整改落到实处。

人人爱护环境,人人争当先进,在全镇蔚然成风。

纸店镇“激励模式”激发群众工作热情

纸店镇立足镇域实际,积极探索人居环境整治激励机制,确保实现全镇域、全时段净化美化总体目标。

纸店镇副镇长艾笑介绍,针对非示范村提出无资金、无项目、工作不积极的情况,纸店出台了《镇级示范村创建激励机制》,细化示范村创建标准,鼓励行政村开展村庄清洁活动,对工作进展快、成效好的村,纳入镇级示范村建设,由镇整合土地复耕资金、村集体经济资金投入行政村开展墙体提升、一宅变四园、文化宣传、基础设施改造等项目。

为提高工作激情,确保垃圾清扫及时,纸店镇制定出台《保洁员考评管理办法》,明确一名镇干部专职对保洁员管理,将全镇国、省、县、乡道,村内主干道、大小胡同等划分不同网格,每条道路、胡同明确一名保洁员,每天早七点由中队长对保洁员道路保洁情况巡查,每周五将巡查情况汇总上报主管人员,根据巡查上报情况,结合每周互评情况,每周评选10名优秀保洁员公开表彰并给予物质奖励。

针对垃圾清运不及时、司机工作不积极等情况,镇领导班子科学制定垃圾清运激励机制。据介绍,目前纸店镇共有垃圾清运车辆6辆,其中3辆五征车,一个侧挂车,一个电瓶车,一辆垃圾转运车。每辆车依据上月垃圾进站吨数,核定日平均进站吨数,明确一名工作人员对每天垃圾进站量进行统计。每月汇总一次,对于完成日进站量的司机正常发放工资,并实行超奖缺罚制度。全镇形成争抢清运垃圾、争找垃圾氛围,从而保证村内无垃圾堆积。通过完善各项激励机制,进一步激发了保洁员、垃圾清运人员工作热情,为人居环境整洁提升打下坚实基础。

冯营镇“兵团化作战” 不达目标不收兵

为全力推进冯营镇人居环境整治工作,全镇以管理区为单位划分战区,汇聚各村力量,集中攻坚,兵团化集中作战,推磨整治各村组人居环境。

据介绍,冯营镇以管理区为单位划分战区,每个战区先设定一个基础最差的村为整治目标,召集管理区下辖的其余行政村,集中力量,对目标村全方位清理、整治、提升,按照“不达标不放过,不过关不松手”标准,对管理区所有村推磨式整治。

管理区各行政村组建有增援组,每组不少于20人,由各村党支部书记任组长带队,对整治目标村沟渠、坑塘、路段分包整治。宣传群众、发动群众,要求各户“各扫门前雪”,对自家房前屋后、院内屋内卫生同步打扫,与增援部队形成合力,开展人居环境整治。

整治目标村通过租赁铲车等机械对复杂地块重点整治。验收时,按照“不达标不放过,不过关不松手”工作标准,保证每个行政村必须达到人居环境“开门迎检”效果。

范营乡“一宅变四园” 村庄通透靓丽

范营乡针对农村一户多宅、长期闲置宅基地、废屋旧院危房等资产存量浪费现实,大力推进“一宅变四园”,鼓励村民盘活村内闲置宅院,充分利用房前屋后废弃空地,把闲置农家院变成菜园、果园、花园、游园,发展村庄产业、庭院经济,变存量为增量,改善农村人居环境,让村庄通透靓丽起来,村民口袋鼓起来,菜篮子丰富起来。

镇党委、镇政府抓住土地综合整治契机,整治符合条件的宅地,变废为宝,积少成多,高标准整治出美丽小方田,小则一亩,大则数亩,变闲置资产为资源,提高土地利用价值。同时,拆除旧屋,栽花种树;拆除废院,变成菜园;拆除危房,种菜种粮;拆除废物再利用,旧砖铺路变游园;规范了乱堆乱放,规范了乱栽乱种,规范了参差不齐。同时抓住冬季植树造林时机,积极对接需要“非粮化”转移的果树专业村,引进种植黄金梨、桃树等果树,实现一村种万树、树下种蔬菜、村庄林果化、林菜复合种、果蔬双丰收效果,最大限度提高美丽村庄经济性、观赏性、实用性。

采取政府引导,乡、村、民三方共建模式,按照“乡村补一点、群众出一点、谁建谁受益”原则,结合村落现状和群众意愿,确定通过连片宅院变“游园”,断壁残垣建“花园”,房前屋后成“果园”,闲置宅地种“菜园”,引导群众在村边路边、空宅旧院、房前屋后建设美丽小花园、一米小菜园、廊道小果园、乡村小游园,突出农村气息,突出烟火气。“四园”内外统一规划,“四园”以外一律净化硬化,农户私人空间种花种菜植树,实现“户户开辟一菜园,时令蔬菜吃不完;家家门前种鲜花,美丽庭院人人夸;路路两边栽果树,林果经济促致富;村村都有小游园,群众户户笑开颜”。

为做好“一宅变四园”后期管理,尤其是改造长期无人在家宅地,行政村在征得户主同意情况下,优先交由就近的保洁员、公益性岗位或户主近亲属认领打理种菜,实行“谁打理、谁受益”原则,收益归打理人所有,或与户主实行利益共享,并明确打理人职责,主要负责园内环境清洁、种养管护,既节省农村环境整治后大量后期管理资金,又增强了群众积极性和主动性。

李老庄乡“一乡一产” 艾草经济正当时

李老庄乡按照县委“三边四化五美”工作总体部署,着力打造“艾上李老庄”产业发展富民工程,把发展艾产业作为增加群众收入、推进“三边四化五美”工作、发展村集体经济和扎实推动乡村振兴产业发展重要举措。

乡里多次邀请艾加工企业荣福实业对乡村干部召开培训会,充分调动群众参与坑边、路边、村边种植艾草积极性。明确管理区书记为本管理区第一责任人,行政村学党支部书记为本行政村直接责任人,每天量化,三天一推动,每周一小结。对村外沟渠通过乡里筹、项目推、驻村工作队帮等措施,大力推进沟渠整治,打造艾香沟坡。各行政村结合环境整治,利用各种资源,发动群众参与,以艾控草,打造艾香村落;对空闲宅基地清理,变空园为艾园;对面积较大、出土方量较多坑塘合作整治,打造艾香坑坡。目前,全乡清理整治沟渠70多公里,整理坑塘20多个,清理出坑边、路边、村边可种植艾草的闲置土地1200多亩,使农村更富有诗情画意。

除努力提升村民收入,乡里还依托荣福实业,建立“公司+集体合作社+农户”运营模式,由村集体向群众提供艾根,群众负责种植管理,公司负责提供产前、产中、产后技术支持和回收。此外,对面积较大“三边”土地,由本自然村弱劳动力和脱贫享受政策户、监测户管理,村集体与群众合理分成,解决了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过程中的短板弱项。

全乡把艾产业作为“三边四化五美”工作重要抓手之一常抓不懈,同时,延长艾产业链条,提高附加值,培植艾产业,以“艾上李老庄”产业发展工作推动“艾香李老庄”建设,为“美丽大花园、幸福新沈丘”增光添彩。

沈丘县“三边四化五美”工程,为美丽乡村建设按下“加速键”,乡镇主动作为,群众积极行动,环境明显改善,群众满意度、幸福感大幅提升。全县广大农村呈现勃勃生机,一片大有可为的土地,一片希望的田野,一幅美丽的画卷呈现在人们面前。②2

标签: 人居环境

关闭
最新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