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快讯:“黄金粮”丰产记

2022-09-16 16:37:54

周口日报·周道客户端记者 张猛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40、41、42......”9月14日上午,老陈和老李顶着刺眼的烈日,半眯着眼,不厌其烦地掰着一颗玉米,一粒一粒地仔细数着玉米穗上的籽粒。数完,老李用手机上的计算器算出了总数:一行42颗粒乘以18行,等于756粒!

一个玉米穗上结了756粒玉米意味着什么?老李用专业术语给老陈解释了半天,结论就是他的玉米亩产能达850多公斤。老陈听到这个产量后连连点头,喜上眉梢。

老陈和老李都是西华县人,老陈叫陈厂,是县农场的一名职工、家庭农场的农场主。老李叫李新泽,是县农科所副所长、副研究员,长期从事玉米试验示范工作。

“老陈可是种田的‘老把式’了,30多年都在和土地打交道!”老李说,老陈很有想法,国家刚刚提倡发展家庭农场,他就流转100亩土地种植小麦、玉米等粮食作物,技术一年比一年精、产量一年比一年高。

老李接着说:“其实他这块玉米亩产几天前就已经过省里专家测产确定了,高产是板上钉钉的事!”

“亩产850.63公斤!”9月9日,省“四优四化”科技支撑行动计划粮食生产提质增效专项玉米专题现场观摩会在西华县召开,省农科院组织专家对老陈种植的玉米新品种“郑单819”百亩示范方进行实地测产,结果出乎大家的意料。

对于这个产量老陈不是不信,而是有点不敢相信,他说:“今年天气高温干旱,病虫害也多,怎么比去年的产量还高出百十斤呢?”

随着记者与老陈的深入交谈,这个疑问从中找到了答案。

“以前农民种田很随意,种子是从往年自家地里收成后挑选的,到了时节把种子播到田里,除除草、施施肥,就等着收获了。”老陈说,“如今可大不一样了,每个环节都在专家指导下进行的。”

老陈所说的专家来自河南省农业科学院。自2017年起,该院牵头组织全省50多家农业科研单位,启动实施了河南省“四优四化”科技支撑行动计划。

今年河南省“四优四化”科技支撑行动计划粮食生产提质增效专项优质玉米绿色高效生产示范项目,在西华县农场、址坊镇、逍遥镇等乡镇场建立千亩示范方1个、百亩示范方4个,种植优质高产抗灾玉米新品种,示范推广“郑单819”“郑单6122”等玉米新品种,进一步检验抵御高温热害等灾害性天气的能力。

老陈的百亩家庭农场就在这批优质玉米绿色高效生产示范项目中。按照计划,他的家庭农场被列为百亩示范方,分别种植了“郑单819”“郑单6122”两个玉米新品种。省里专家对老陈说,“郑单819”是省农科院培育出的耐高温玉米新品种,配套合理密植、水肥高效、轻简化机械化等栽培技术,可有效应对复杂气象灾害带来的不利影响。

6月初以来,西华县一直持续高温干旱,眼看着“望天种”指望不成了,老陈就采纳了专家的意见,“咱得相信科学,听了专家的话,我当即决定试种这种新品种。”老陈说。

老陈的家庭农场被列为示范方后,受到专家“保姆式”的呵护。6月8日,示范方开始播种玉米,省农科院几位专家赶到老陈的田地,手把手现场指导播种。

为解决当时墒情严重不足的问题,按照专家的指导意见,老陈采取“种肥一体”的种子精播方式,选择合适的农业机械,把种子、肥料同时播入土壤,并适当增加播种密度,严把机械作业质量,不缺行不漏播。

“专家说,边播种边灌溉,这样能有效保墒保苗。”老陈对专家的指导记忆犹新,他欣喜地说:“效果是立竿见影的,我家的玉米在苗期就展现出了优势,苗齐苗壮,长势喜人。”

说起如今的农田灌溉方式,老陈特别来劲,“现在浇地可省劲了,不像以前又慢又累。”他把记者带到地头,右手比画着说:“这地底下铺的都是水管,直径3寸多呢,一头连着机井。谁家要浇地,只要把喷灌设备往上一接,遥控器一摁,水就出来了,方便得很!”

近年来,西华县大力实施高标准农田建设,大幅提高当地农业现代化水平,通过实施灌溉和排水工程、田间道路工程、土壤改良与培肥工程等,提高水土资源利用效率,切实增强农田防灾抗灾能力,扛稳粮食安全生产责任,为农民粮食增产增收提供了基本保障。

针对今年全省玉米大面积高温干旱、部分区域渍涝、青枯等多发性灾害态势,河南省农科院积极响应省委和省农业农村厅“抗旱保秋”相关要求,派出多名专家深入田间地头指导秋粮生产。

国家实施的“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老陈是众多直接受益者之一。从6月初播种玉米至今,西华只有一次有效降雨。面对高温热害,老陈却不急不躁。因为有了专家的技术指导,他心里有底。

“啥时候浇,浇到啥程度,专家讲得明明白白。”老陈说,关键时期,专家分别在玉米小喇叭口期、大喇叭口期以及抽雄散粉时期及时出现在他的田间地头,指导他实施了3次人工灌溉,为玉米丰产打下了坚实基础。

除了高温干旱,当地的玉米还同时遭遇病虫害多发的威胁。7月份是预防玉米锈病的关键时期,老陈依然不急不慢。

“以前玉米长到一人高时正是病虫害高发期,那时农民背着药筒,举着喷雾器勉强把农药喷洒到玉米顶部,再长高一点,人工就没法喷药了,眼看着整片整片的玉米生病,也没法啊!”老陈说。

如今无人机飞防技术的广泛应用,破解了以前农民为后期玉米打药“够不着”的难题。西华县是无人机生产大县,拥有多家无人机生产企业和植保飞防公司。该县利用这一优势,采取政府买单、企业实施、农民受益的方式,每年到了农作物飞防季节,组织植保飞防公司,调集全县植保无人机,分批对全县小麦病虫害进行统防统治,为现代农业生产插上“翅膀”。

“两分钟飞防一亩地,一亩地连农药费用才十来块钱,省时省钱,你只需要站在地头扫码付款就行,非常方便。”老陈感叹现代科技的发展速度。

前不久,省里专家又给老陈支招:目前他种植的玉米已经到了灌浆的中后期,也到了产量形成的关键时期,建议他在正常收获时间的基础上推迟7到10天,适时晚收,进一步提高玉米品质的同时可提高10%—15%的产量。

再过几天,我市就要迎来玉米大面积收获的季节。老陈再次走进玉米地,随手剥开一个被省里专家誉为“黄金粮”的玉米穗,颗颗籽粒饱满、色泽金黄。经历了播种至苗期高温干旱、花期严重高温热害、中期病害等多重影响,老陈的百亩玉米示范方顶着“烤”验,高产在望。

“科学种田大有奔头!”望着即将丰收的百亩玉米,老陈的一句话道出了他种粮的秘诀。②18

标签:

关闭
最新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