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中欧班列累计发运突破2600列

2022-09-16 10:15:06

数据显示,今年1-8月,合肥实现进出口总值2446亿元,同比增长17.6%,增速持续领跑,对全省进出口增量贡献率达到54%。集成电路、太阳能电池、汽车等相关产品出口增势强劲,拉动全市出口持续向好。在这背后,离不开合肥市在航空、中欧班列、水运等方面全方位保通保畅物流,创新和优化跨境贸易便利化举措,帮助企业降本增效。

“空中专线”促进产业链、 供应链稳定畅通

日,一架搭载5吨多进口光刻胶、感光乳液等集成电路制造业原材料的航班,停靠在合肥新桥国际机场,这是自去年12月开通以来,“合肥—仁川”航线第143架次入境航班。

光刻胶是集成电路和液晶显示制造业的关键生产原料,堪称京东方、长鑫存储等重点战略产业企业的工业粮食,需冷链保存,具有保质期短、运输条件苛刻等特点,为此合肥市专门开通了合肥—仁川“空中专线”,来保障此类原材料供应的持续和稳定

仁川至合肥货运航班目前每周执飞3班,分别为周三、周五、周日,每班载量最大为20吨左右,可以满足合肥当地半导体企业的原物料进口需求。

今年1-8月,合肥新桥机场执飞货运包机航班143架次,运输光刻胶、聚酰亚胺取向液等关键原材料642批次以及光刻机、晶片缺陷检测仪等集成电路制造关键设备543台,有力保障了重点企业通关需求,促进产业链、供应链稳定畅通。

合肥中欧班列累计发运

突破2600列

日,一辆满载着叉车等货物的合肥中欧班列从合肥北站物流基地出发,发运至俄罗斯切尔尼科夫卡。

开行数量不断增长,货源品类不断丰富,覆盖范围不断扩大,1-8月合肥中欧班列累计开行“定制班列”142自然列、同比增长168%。截至目前,合肥中欧班列累计发运突破2600列,构建了通达18个国家,85个国际节点城市的国际物流网络,其中合肥到赫尔辛基、杜塞尔多夫更是全国首发,初步形成了以合肥为主枢纽,西进欧洲、北上蒙俄、东联港口、南拓远洋的运输网络。

目前,合肥中欧班列市场化程度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已迈入全国“第一方阵”,已成为安徽外向经济发展加速器,本土货物走出国门的黄金通道。中欧班列兼具快速高效和成本低廉等特点,让它在成就开放经济新优势上大显身手。中欧班列的运输时间仅为海上运输的1/3,而运输成本只有空运的1/6到1/8。其次,中欧班列实现常态化开行,充分发挥了铁路运输的稳定优势。

2021年以来,合肥国际陆港了解到长三角地区小批量货物因疫情影响出口困难的情况,积极担当起推进产业链、供应链上下游合作的“联动器”,创新运营模式,推出合肥中欧班列拼箱业务,先后服务安徽滁州、江苏盐城、浙江温州、浙江宁波等长三角地区的多个中小企业,其中多数中小企业成为拼箱业务“回头客”。

合肥港正在建设

国内内河港首个无人码头

6月10日,一批装有26标箱家电产品,货值约170万元的长虹美菱“白色家电”集装箱船舶从合肥水运港启航经转运至上海洋山港,标志着合肥港—洋山港“联动接卸”监管模式顺利落地。

这是继2021年7月30日我省首单“抵港直装”和合肥市首单进口“船边直提”作业模式在合肥水运港成功试点后,合肥水运港为企业实现在码头“轻装上阵”、为企业“提速降费”的便利举措。

目前,合肥水运港开通“合肥-芜湖-上海”“合肥-南京-上海”“合肥-南京-宁波”“合肥-太仓-上海”四条外贸中转航线,“合肥-上海外高桥”一条直达航线。这大大提高了本地企业的中转效率,降低了运输成本,成为合肥重点进出口企业的重要物流通道,通过中转,航线基本覆盖全球所有海运基本港。

记者还了解到,日,合肥港智能网联信息化改造项目正在抓紧进行,建设国内内河港首个无人码头,打造“安全”“环保”“高效”智慧港口,推动合肥港由劳动密集型向智能化数字化转型,为进出口企业提供便捷高效服务,为合肥高质量发展作出更大贡献。(合报全媒体记者 余佼佼)

标签: 合肥中欧班列 集成电路制造业 合肥新桥国际机场 空中专线 无人码头

关闭
最新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