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日新月异,人工智能高速发展。与此同时,银发一族似乎力不从心,在这波浪潮下艰难跋涉。
有人这样形容数字科技下的养老生活:“智慧养老,就像一座没有围墙的养老院,让晚年生活更幸福。”
(资料图)
养老服务与人工智能,这一番狭路相逢,会产生“天作之合”吗?记者邀请到杭州市拱墅区和睦街道和睦社区居委会副主任吴捷、和睦未来社区运营工作人员曾长见共同探讨。两位年轻的一线养老服务工作者表示,人工智能,不应该成为老年人“数字鸿沟”的制造者,而应成为帮助他们跨越障碍、享受养老生活的“助推器”。
查漏补缺
让服务“对症下药”
“ChatGPT式的服务模式,其实离我们并不遥远。”作为一名社区基层工作者,吴捷认为,看似遥不可及的人工智能,其实早已“润物细无声”般融入老年人生活,也正是因为这些新玩意,让他得以对症下药,将服务送到老人心坎上。
今年,和睦社区小程序推出了“AI健康测评”应用,老人进入界面,只需跟着系统提示,回答“抽烟饮酒”“运动次数”“饮食习惯”等基础问题,就能得到一份专属的健康报告。
与此同时,这些数据会在后台显示。张爷爷常年抽烟,习惯性咳嗽,社工就定期送点清肺的水果;李奶奶膝关节不好,冷空气来前,社工会提醒她注意添衣保暖;吴大伯偏爱高盐腥荤,送餐时社工会多打一点蔬菜......有了第一手资料,社工们照顾起老人更加得心应手。
无微不至的关怀,让社区员工和老人之间的关系日渐融洽,吴捷认为这是数字科技的功劳。
他感慨,和睦社区内60周岁以上老年人口达2515人,面对高老年人口比例带来的养老痛点,若不依托大数据监测,社工们不但要花大量时间精力,挨家挨户去敲门,得到的需求反馈也并不及时。AI能帮助他们查漏补缺,实时掌握老人的日常动态。
让居家养老的长者享受全程服务,以最低的成本、最高的效率满足社区老年人的需求,这就是数字化时代的魅力所在。
有求必应
助老人“自立养老”
ChatGPT为什么受欢迎?
“因为它有求必应、有问必答,偶尔还会开点小玩笑。”22岁的社工曾长见,日常工作内容之一,就是教社区老人如何与AI机器人对话。
“最近的菜场怎么走?”葛秀英凑近手机,小心翼翼地问。
“您可能在找和睦农贸市场,位于杭州市和睦路513号,从这里向东走约半公里。需要为您开启语音导航,或拨打电话吗?”不出两秒,AI给出回答。
曾长见回忆,来社区上数字应用推广课的老年人,都面临各式各样的生活难题:电子地图看不懂;打车软件难操作;支付宝付款码找不到......互联网世界似乎禁锢了老年人行动,让他们陷入“被动依赖”的恶性循环。
而今,AI就像一把钥匙,解锁了长者“自立养老”的新大门。只需输入一行字,或发出一句语音指令,许多问题就迎刃而解,不必为一些琐碎小事打电话询问子女,或求助社区,老年人逐渐找回生活的自信。
一旁,吴捷讲起自己的父母,自从发现了“博物馆讲解机器人”这一智能应用,老俩口隔三岔五往历史博物馆跑,赏文物、听历史、开眼界,退休生活过得有滋有味。
“希望衍生出陪伴型的实体机器人,通过面部表情和语音识别人类的情绪并作出回应,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弥补空巢老人的空虚感,让精神更加充实。”对于这个畅想,两位年轻人一拍即合。
AI反哺
消弭拉近代际鸿沟
在着手开设社区老年数字应用课程前,吴捷也没有想到,有一天自己会和父亲互换角色。那个曾经教他读书写字的人,在几十年后成为了听他讲课的“学生”。
为帮助老年人顺应时代发展,我国学者周裕琼曾提出“数字反哺”概念,意在让子女反过来教授父母使用智能软件,带长辈一起拥抱数字生活。
吴捷表示,这也是自己开课的初衷。年轻人的世界已被互联网和智能产品充斥得满满当当,偶尔会忘记留出时间与父母沟通。利用数字科技,帮助长辈在技能、观念上迭代更新,搭建代际之间的桥梁,是养老服务的当务之急。
“我妈妈也报名了不少课程。”曾长见给我们罗列母亲的课表:除了抖音、美图秀秀、淘宝这类常用软件,甚至还有智慧健身、AI太极、实景VR等“高阶”玩法。
他说,母亲最近迷上了抖音,每天拉着自己,用AI换脸功能拍小视频,母子俩对着巴掌大的屏幕摆出各种造型,常常把自己逗笑。
在曾长见心中,智能产品逐渐成为家庭的关键词之一,他既是父母的指导员,又是参谋长,长辈在很多时候都会征求他的意见,遇见好玩的、新鲜的功能,也能相互分享,一起研究。
“数字鸿沟”更像一道“关系鸿沟”,隔绝了两代人的情感与交流。而教会长辈使用智能设备、接触数字软件,似乎让因为年代距离而走远的亲密关系又回来了。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