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平安法治建设的持续推进,现代警务模式不断升级。在杭州,无论是车水马龙的城市,还是绿水青山的乡村,人民警察始终扮演着老百姓贴心人和守护者的重要角色。从户籍管理、小客车上牌等民生服务,到矛盾调解、交通治堵等社会治理,再到扫黑除恶、雷霆扫毒这样的重拳灭罪,人民警察坚持用扎实的行动筑牢平安杭州、法治杭州的根基。
与复杂工作相适应,人民警察警种的专业化细分也越来越显著。今天是第三个中国人民警察节,我们不妨来认识一下杭州警队中两个特殊的警种。他们一文一武、一静一动,尽管很少会与普通市民接触,却都是人民警察队伍中的“重器”。
(资料图)
全天候运行,既当“耳朵”又当“脑子”
不用跑的他们成了“最忙的人”
杭州市公安局情指中心是杭州重大事件指挥调度、分析研判的中枢,而它的另一个重要职能,老百姓再熟悉不过了——110。正因如此,有人说,情指中心的民警不用到处跑,却比任何其他岗位的同事都要忙。
为什么情指中心的民警会成为“最忙的人”?3组新鲜热辣的2022年警情数据很能说明问题。
第一组数据:2022年,杭州全市共接警(含110、122)470.45万余起,其中,主城区共接警221.67万余起。
这样的接警数据本已庞大,而接听并受理远非一次接警的结束,数据背后隐藏的问题需要民警及时揪出来,情指中心110接处警分中心干的就是这个活。“哪类纠纷比较多,需要民警把工作再做深一点?哪些区域的治安事件有多发趋势,需要强化警力巡逻?我们都要从海量数据中抽丝剥茧,归纳研判。”110接处警分中心副大队长韩阳说,这样才能为布警巡逻和基层治理提供保障。
韩阳每周都要组织复盘会,对4万条警情进行集中分析,有时还要和周边城市的数据进行碰撞,发掘隐藏的线索。去年11月,韩阳和同事从我市多个城区的警情中关注到了这样一条线索——有一伙人专盯在建工地,以打工为幌子,一入职就挑三拣四,继而要求工地赔偿,谈不拢就报警“讨说法”,有敲诈勒索的嫌疑。“类似情况在余杭区发生了百余起,而湖州、嘉兴等地也出现了类似情况。”韩阳说,中心根据这一线索梳理出了多名可疑人员,最终协助相关城市警方将该团伙全部成员抓获。
第二组数据:2022年,杭州全市处理有效警情221.43万余起,联动分流非警务类事件58.6万余起,同比上升86.7%。民警8分钟到场率达到90%以上,平均现场处结率70%。
联动分流非警务类事件同比上升86.7%意味着什么?“派出所减负了,民警能更专注于市民真正需要110的警情。”呼叫响应分中心副大队长周济说,以前,基层派出所的值班民警往往疲于应付像消费纠纷、劳资纠纷等不属于公安机关管辖的警情,“民警的精力被牵扯住了。”
如今,“非警务报警”已正式嵌入110报警平台,这个小动作将引发大变化。“老百姓都知道‘有事就打110’,这个观念在未来会出现升级。”周济说,110报警平台与社会联动平台打通后,非警务报警会由镇街综治人员或相应职能部门工作人员前往解决,并时刻与派出所保持联动,“一方面,我们会对报警人做好解释工作,拨打了110,来解决问题的不一定是警察;另一方面,联动平台的考核机制将不断完善,以解决市民问题为核心,共同把这套社会治理体系建设好。”
第三组数据:110接处警分中心平均每天接警约6000起,相当于每小时就有约250个报警电话呼入。除了春节长假警情较少,夏季警情略多,其他时间警情数相对稳定。
然而,这种稳定在前段时间被打破了。由于新冠病毒感染,去年12月中下旬,不少接警员出现了感染症状,值班人数几乎减半。这意味着,在岗的接线员必须承担起翻倍的工作量。“最难的应该是12月20日到25日吧,我做110接警十来年了,感觉那段时间是最不容易的,没有之一。”接警员郑海琴说,“但我们扛过来了。”
那些天,郑海琴最担心的是3件事——人手不足,难以排班;身边同事的身体开始撑不住;群众拨打110报警要长时间等候。“家里人刷到短视频,说我们的12345接线员声音嘶哑了都还在工作,其实我们也是一样的。”她说,不少同事出现新冠病毒感染症状后,回家休息了两天,症状减轻了就立即返岗,值一次班要接160个到180个报警电话,实在撑不住了再回家,“让大家感动的是,来报警的市民就算再着急,语气也都保持温和,会对我们说很多的‘谢谢’,他们知道我们也不容易。”
12下一页全文阅读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