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工新村 记者 陆丹 摄
朝晖要拆迁了?杭州市中心老小区的这则传言,终于有了最新消息。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根据最近发布的《浙工新村居民主体的城市危旧房有机更新(试点)项目实施方案公告》,此次涉及对象为浙工新村内建于2000年前的13幢建筑,62-68幢、72-76幢、77幢(浙江工业大学退休教职工活动中心)。
附近的居民告诉我们,这批房子都是上世纪80年代建的,大多是5层楼,总共涉及548户居民。待所有业主签订小区有机更新协议后,楼房将原地改造成小高层新房置换。也就是说,此次拆迁的形式是“原拆原建”。
拆迁这个话题几乎占据了最近小区居民的所有闲暇时间。有人说,在这里住了大半辈子,舍不得离开,原拆原建是最好的;也有房东听闻消息,忙不迭加价1万多元/方,挂牌出售,表示要赚一笔钱,置换到其他小区去生活。
原拆原建后有7种户型的新房
从改造方案来看,原拆原建后的小高层户型,一共设计了7种面积,从65方到117方不等。
根据新房户型配置原则,如果新房建筑面积不小于原房置换面积加原房楼层朝向等面积补差,市场价扩面不超过20方,结合意愿调查结果,配置新房户型。业主要求变更户型配置的,另行提交书面申请。
而这一切,要求在规定时间内涉及的业主必须100%签约。
住了大半辈子的老街坊有点伤感:
这一搬走可能就回不来了
我们来到拱墅区潮王路附近的浙工新村实探。
浙工新村和浙工大朝晖校区之间只隔了一条潮王路,穿个马路就能到达。小区里的树木茂密高大,空中不时出现长长的电线。小区内的道路两侧停满车辆,墙面斑驳,看得出年份久远。
“这里以前是浙工大的教职工宿舍,后来由朝晖六区统一管理。”80多岁的张大伯很热情,主动给我做起了介绍。
“我上学在这里,工作在这里,退休后也一直住在这里,一晃快40年了。以前小区边上都是农田,没有路的,潮王路什么的都没有。”张大伯感慨,后来城市发展越来越好,道路、配套等全部更新换代了,“住在这里很方便,孩子读书,平时买菜、看病,都是走两步就到的。”
13幢楼要拆迁,小区内每个公告栏都已张贴,不时有业主经过,会忍不住望一眼。
“这几天大家都在讨论。”边上的王奶奶忍不住说,“我是1984年就住进来了,算是最早的一批居民。我孩子在这里出生、读书、讨老婆,孙女也在这里长大。现在孙女上大学了,但她小时候最喜欢的娃娃还摆在她房间里,墙壁上她小时候调皮画的画,也还留着。这一拆,就什么都没啦!”
小区的小公园里,十来位老人打着蒲扇在乘凉,别看大家都羡慕拆迁户,老人们却纷纷表示不希望“动”,主要原因:1.年纪大了,来回搬家折腾不起;2.情感上舍不得;3.要自掏腰包补扩大的面积,还要装修,钞票和精力都吃不消。“我们算了下,等到建好,装修、通风好,起码要3年以后才能搬回来住。有些老人年纪大,可能就再也回不来了。”张大伯也去找租房中介打听过,“租房也是个问题,我们这种高龄老人,很多房东不肯租的。”
大伯大妈们说,小区住的老人比较多,要做通他们的思想工作,其实也不容易。
12下一页全文阅读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