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点观察:“我为亚运献一策”市民贡献金点子

2023-02-12 06:54:10


(资料图片)

杭州日报消息 王歌凯是杭州的民情观察员,他拿出一本厚厚的资料汇编,是去年他为杭州城市发展写下的289篇建议意见,其中就有建议涉及了亚运筹办。在“我为亚运献一策”活动中,他第一时间在本报平台留言。“我最关注的是亚运场馆赛后利用的问题。”王歌凯说,亚运场馆具有时代性、标志性和引领性特征,亚运场馆不退役实现可持续利用,才能发挥其长久价值。

历史上,不少大型赛事举办城市因为场馆建设耗资巨大而背上巨额债务,如蒙特利尔奥运会在奥运会结束后的数十年间一直在“付后账”。更多城市则是在举办之后难以支付奥运场馆营运和维护的巨额费用,无奈之下选择拆除相关建筑,如悉尼奥运会等。

“后亚运时代,要真正落实亚运场馆‘建在群众脚下’的初心,就要做好‘还场于民’的工作。”王歌凯建议,亚运场馆要转化利用,比如,打造集运动、餐饮、文化等功能为一体的体育主题特色园区。此外,还可以大力发展会展经济,在场馆举办国际国内高端论坛和展览,打造国际交流平台等。

“最关键还是要激发‘人人参与亚运、人人服务亚运、人人奉献亚运’的精神。我们可以敲击键盘,写下自己对于筹办亚运的建议;我们可以走出家门,在志愿服务中收获快乐与充实;我们可以拿起手机,拍下城市治理的漏洞并监督改进……我们的城市将在老百姓的参与中改变,社会也将在我们的推动中前行。”王歌凯说。

“亚运点亮了居民的美好生活。”滨江区浦沿街道江南社区居委会副主任高雪娇的工作日志里,排了5个关于亚运的社区活动,趣味运动会、健康徒步走、乒乓球赛等。在她看来,亚运对一座城市的改变,不仅在于基础设施的更新升级,更让体育的因子跃动不息,带动更多人投入健身运动的行列。

作为亚运会主会场所在地,滨江区借亚运热潮,加大公共体育服务供给。高雪娇建议,把社会的力量、社区和社会组织力量动员起来,让社区居民、每一个社会成员都关注亚运、参与亚运,有效地为亚运筹办出力。

标签:

关闭
最新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