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人为本促发展 久久为功做示范 在余杭,遇见宜居宜业和美乡村

2023-08-23 07:49:19

杭州余杭是多面的。这里既是数字经济发达的“浙江第一区”,还拥有五千多年的良渚文化,更是浙江乡村振兴领域的排头兵。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2022年,余杭村集体经济经营性收入村均达660万元,农村居民可支配收入首破5万元,成功列入全国首批乡村振兴示范县和国家农业现代示范区创建名单。今年,还捧回全省首批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神农鼎”。

靓丽报表的背后,是余杭在“千万工程”引领下,20年来始终坚持以人为本、久久为功,把增进人民福祉、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走出了一条深化提升、转型升级的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美丽乡村建设的新路径。

乡村振兴,关键在人。以原乡人、归乡人、新乡人为代表的各领域人才,用他们的乡情与乡愁、青春与汗水、热忱与奉献,不断激发余杭乡村高质量发展的内生动力。

而今迈步从头越。进入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新阶段,余杭也有了新目标—奋力打造“和美余乡”。

全域和美

走进径山镇小古城村,一条沿溪而建、总长近5公里的绿道,串起了露营地、彩虹滑道、古灵精乐园、卡丁车赛道、水上乐园码头,以及众多农家乐、民宿。美丽景色和游玩项目,吸引着众多游客。

现在的小古城村,是杭州近郊的一个“绿富美”。但村党委书记林国荣说,20年前,刚刚“三村合并”的小古城村,面临着“脏乱差、低次散”的难题,村内联通各组的道路还“多是泥巴路”。

已是省级未来乡村的良渚街道新港村,20年前也面临着同样的难题。新港村党委书记何建国说,当时村民大多养猪,一到夏天味道很大;村内违搭违建也比较多,环境无法用美观来形容。

两个村子的蝶变,何时而起?林国荣和何建国给出的答案是一致的:2003年,浙江启动了“千万工程”,从整治农村人居环境入手,改善农村生产、生活、生态环境,提高农民生活质量。

“千万工程”正式启动后,为全面改善提升农村人居环境和群众生活水平,余杭始终坚持一张蓝图绘到底、一届接着一届干,先后实施“十百工程”“清洁绿化余杭”等多项行动,全域推进农村污水、垃圾、厕所“三大革命”,农村环境面貌大为改观。

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余杭始终坚持全域推进。通过开展美丽乡村专项建设行动,实现了规划保留建制村精品村全覆盖;开展美丽乡村全域环境扩面提升行动,计划到今年年底实现全区村组美丽乡村全覆盖。

坚持重点打造与全域打造相结合,余杭依托良渚文化、径山禅茶文化,以全域景区化理念打造大径山核心区,以产业、文化为重心打造西部访茶寻幽线、中泰慢谷风光线、良渚文化风情线3条精品主题游线和6个产业链条完整、布局合理、功能多样、业态丰富的示范村。经过3年努力,一个宜居、宜业、宜游、宜文的“城市后花园”初见雏形。

在此基础上,余杭还在杭州市率先提出未来乡村示范带创建,以产业发展为核心,启动10条主题突出、特色鲜明、产业融合的未来乡村示范带建设,以带动沿线村子在乡村风貌、产业发展等领域实现更多联动。

为避免出现破坏乡村风貌、偏离乡村主题等现象,余杭还制定《美丽乡村建设“十不十宜”管理规定》,明确了十方面负面清单。

一个“全域和美”的余杭乡村,正款款走来。

城乡合美

近年来,一大批从乡村走出去的人才带着资金、技术等回归余杭,成为带动一方发展的重要推动力。吸引他们回来的,除了乡情乡愁,还有日益完善的农村公共服务配套和逐步缩小的城乡差距。

5年前,在商海已有一番成就的70后董国民带着团队回到平山村,创办了“径山书院”。便利的交通,让人流、物流等畅行无阻,成为“径山书院”发展成“农文旅体科”综合体的先决条件。

“90后”金汶斌也回到余杭创办了茗竹生态农业园区。这些年,越来越美的乡村环境,逐渐完善的教育、医疗、养老等公共服务配套,让金汶斌看到了城乡融合的大势所趋。他作了一个重大决定,把孩子从城里学校转学到镇上学校念书。

20年来,以统筹城乡兴“三农”为导向,浙江深入推进“千万工程”,不断缩小城乡差距。城与乡的“握手”,在余杭写下生动一章,描绘着“城乡合美”的动人故事。

基础设施方面,余杭累计建成“四好农村路”685公里,村村通公交100%全覆盖;新建改建农村学校9所,义务教育控辍保学完成率100%;建设医疗卫生单位794家,形成20分钟居民健康服务圈;提升乡村数字基础设施,14个样板镇村通过验收;出台村级公共服务设施长效管护实施方案,补齐村级公共服务设施管护短板。

创新机制方面,余杭借鉴山海协作发展模式,在区内构建未来科技城产业平台与余杭西部五镇“1+5”山城协作机制,推进要素西进、空间拓展、城乡互促。目前,五镇通过平台嫁接落户产业项目64个,总投资超25.1亿元。

统筹城乡发展,并非把农村变为城市。在推动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城乡并轨之时,余杭始终坚持这一重要原则,在体现乡村风貌、注重乡土味道的前提下,推动城乡融合发展。

正因此,余杭农村成为吸引城里人的“诗与远方”:径山景区今年“五一”假期接待游客增长超250%,全省热度仅次于西湖景区;黄湖镇青山村成为“新村民”集聚地,吸引了设计师、手工艺人、插画师、摄影师等80多位“新村民”常住;鸬鸟镇的竹与墅民宿试点“卫星办公”,吸引了来自未来科技城高新技术企业的青年人才……

城乡关系重塑,城乡循环畅通,奋力打造宜居宜业“和美余乡”的余杭,也在翻开城乡融合发展的新篇章。

12下一页全文阅读

标签:

关闭
最新热文